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摆正自己的位置 [打印本页]

作者: 百合    时间: 2011-3-17 21:58
标题: 摆正自己的位置
本帖最后由 百合 于 2011-3-17 21:58 编辑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是一个很现实却又很难把握的问题。  
      崔浩是北魏名臣,才智过人,文武兼备,在北魏做官50多年,经历道武、明元、太武三朝,官至司徒,位列三公,辅佐太武帝灭大夏、亡北凉、取北燕、抗柔然,为北方的统一以及北魏政权的巩固与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北魏入主中原后,非常重视汉族知识分子,引起了鲜卑拓跋贵族的不满。特别是当崔浩从全国各地选拔了50多名人才而其中大部分是汉族知识分子,要派往各地担任郡守时,激怒了拓跋贵族。当时监国的太子拓跋晃,也指出这么做不合适,太子认为应该优先使用前面选拔的储备人才,刚选拔的这批人可先安排郎中之类的适当位置锻炼锻炼后再说。太子的建议很有道理的,可是崔浩自恃功高盖世,固执己见,非要和太子分个高低。崔浩公然与太子叫板,太子的爸爸当朝皇帝当然也不高兴。后来,拓跋贵族终于借崔浩主持编纂《国史》辱没北魏先皇为由,告发了他。公元450年夏,名震南北的北魏权臣崔浩终于在这场浩劫中倒下了,落了个灭族而亡的结局。
  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能摆正位置的人,往往是命运的宠儿。
  萧何、张良、韩信,被称为“汉初三杰”。在创建汉室江山的过程中,萧何是内阁总管、张良是智囊高参、韩信是军事统帅。汉高祖刘邦评价他们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可是,刘邦平定天下后,韩信被杀,张良隐退,只有萧何与刘邦君臣相守和平共处几十年,做到了有始有终。
  《史记》记载,萧何做事从不自作主张,无论是制定法令制度,还是建宗庙、社稷、宫室、县邑,总是尽快向刘邦汇报。如果来不及禀报,则先酌情处理,待刘邦回来后再向他补报。楚汉之争中,刘邦多次被项羽打败,弃军而逃,但萧何不离不弃,驻守关中当好刘邦的后勤部长,及时为前线征集粮草、补充兵员。
  刘邦打下江山后,萧何在评功时得了第一名。为此,刘邦给了萧何很多的封赏,恩赐他可穿鞋佩剑上朝,不必遵循常礼。萧何被拜为相国后,刘邦还给他配备了500人的警卫部队。但萧何不居功自傲,始终恪守君臣之道,急刘邦之所急,替刘邦安抚好天下,甚至还将全部家产捐给国家做了军饷。他用尽了一生的精力,在危机四伏的封建官场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一个幸运者。
  摆正位置是一种境界,也需要胸怀。实际工作中,每个人的角色都是相对的。面对领导,你是下级;在助手面前,你是上司。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角色,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摆正位置需要我们尽心尽力做好分内之事,守好自家的摊子,不推诿,不扯皮,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
  摆正位置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约束好自己的私欲,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不为名利所累,不为压力所动,不争名,不争利,不争权。
  摆正位置需要我们与别人一起分赏成功的喜悦,工作上有成绩时要多想到组织的培养和同事们的帮助,切不可“吃独食”,居功自傲,目空一切。
  摆正位置需要我们善于换位思考问题,当朋友、同事、组织遇到难处的时候,要感同身受,挺身而出,主动分担朋友、同事和组织的忧愁痛苦。
  这样能摆正位置的人,才是受欢迎的人。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