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1 例髋关节置换术一周并发急性肺栓塞高龄患者护理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2025-7-22 13:17
标题:
1 例髋关节置换术一周并发急性肺栓塞高龄患者护理报告
1 例髋关节置换术一周并发急性肺栓塞高龄患者护理报告
护理之声 李冰 仅供参考
加了前言及关键词
前沿介绍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人群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而术后急性肺栓塞作为严重并发症,其致死率高达 30%,是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护理领域强调基于风险分层的精准预防与个体化干预,如 2023 年《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提出,对 Caprini 评分≥8 分的极高危患者,需联合物理与药物预防措施,并加强动态监测。同时,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下,早期活动与抗凝管理的平衡成为研究热点,如何在预防血栓的同时降低出血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急救流程,是当前护理实践的重点与难点。本案例通过对 1 例高龄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为同类病例的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急性肺栓塞;高龄患者;抗凝护理;康复训练
一、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82 岁,因 “右侧股骨颈骨折” 于入院后第 3 天行 “右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5 年(血压最高 160/95mmHg,规律服药控制在 130/80mmHg 左右)、2 型糖尿病史 10 年(口服二甲双胍,空腹血糖波动在 7-8mmol/L)。术后第 7 天凌晨,患者如厕后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伴大汗、面色苍白,SpO₂降至 82%(未吸氧状态),心率 125 次 / 分,血压 90/55mmHg。急查 D - 二聚体 6.8mg/L(正常<0.5mg/L),肺动脉 CTA 提示 “右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多发栓塞”,确诊为急性肺栓塞(中高危)。
二、护理评估
生理功能评估
循环系统:心率 120-130 次 / 分,血压波动在 85-95/50-60mmHg,中心静脉压(CVP)8cmH₂O,四肢末梢稍凉,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2 秒。
呼吸系统:呼吸频率 28-32 次 / 分,SpO₂在鼻导管吸氧 5L/min 下维持 90%-92%,动脉血气分析示 PaO₂ 62mmHg,PaCO₂ 32mmHg,呈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
疼痛与活动:术侧髋关节疼痛 NRS 评分 3 分,因呼吸困难被迫卧床,翻身时胸闷加重。
风险因素评估
肺栓塞诱因:高龄(>80 岁)、髋关节置换术后(卧床 7 天)、糖尿病史(血管内皮损伤风险),Caprini 评分 12 分(极高危)。
出血风险:术后长期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目前 INR 1.2,血小板计数 156×10⁹/L,存在潜在出血风险。
心理状态评估
患者因突发呼吸困难产生恐惧,SAS 焦虑量表评分 65 分(中度焦虑),表现为频繁询问 “是否会猝死”,家属情绪紧张,对治疗方案存在疑虑。
三、护理干预措施
急救期护理(确诊后 24 小时)
呼吸支持:立即予高流量吸氧(6-8L/min),维持 SpO₂>90%;备好气管插管设备,每 30 分钟监测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记录呼吸困难缓解情况。
循环监测:持续心电监护,重点观察心率、血压及 CVP 变化,严格控制补液速度(50-60 滴 / 分),避免加重右心负荷。遵医嘱予低分子肝素钙 6000IU 皮下注射(每 12 小时一次),注射部位轮换并按压 10 分钟,观察有无皮下瘀斑。
绝对卧床: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 30°),避免剧烈翻身及下肢按摩,防止血栓脱落;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踝关节被动屈伸运动(每 2 小时 1 次,每次 10 分钟)。
恢复期护理(第 2-7 天)
抗凝管理:过渡到华法林口服(初始剂量 2.5mg / 日),监测 INR 值(目标 2.0-3.0),第 3 天 INR 升至 1.8 时,调整华法林剂量至 3mg / 日;观察有无牙龈出血、尿色异常等出血征象,建立 “抗凝 - 出血” 双日志。
渐进式活动:第 3 天开始协助患者床上坐起(每日 2 次,每次 10 分钟),第 5 天在床边站立(借助助行器),记录活动后心率、呼吸变化,若心率较静息时增加>20 次 / 分则暂停。
疼痛与呼吸训练:采用多模式镇痛(口服塞来昔布 200mg/12h),控制疼痛 NRS<3 分;指导腹式呼吸训练(每日 3 次,每次 5 分钟),配合呼吸训练器锻炼肺功能,第 7 天 PaO₂升至 85mmHg。
心理与健康教育
焦虑干预:每日与患者进行 15 分钟 “呼吸放松训练”,配合家属讲述康复案例,第 5 天 SAS 评分降至 45 分(轻度焦虑)。
出院指导:制定 “抗凝药物服用时间表”(附食物 - 药物相互作用表,如避免大量食用菠菜、西兰花),教会家属观察出血体征,预约每周凝血功能复查。
四、效果评价
生理指标:第 7 天 SpO₂在鼻导管吸氧 3L/min 下维持 95%,心率 75-85 次 / 分,血压 120/75mmHg,INR 稳定在 2.3;可自主床边站立 5 分钟,无胸闷不适。
并发症:未发生出血、深静脉血栓进展及髋关节脱位,术口愈合良好(甲级愈合)。
心理状态:患者及家属能复述抗凝注意事项,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出院时满意度评分 98 分。
五、讨论与反思
护理亮点
:通过 “抗凝 - 出血” 双日志动态调整护理方案,平衡治疗效果与安全风险;早期渐进式活动结合呼吸训练,促进心肺功能协同恢复。
不足与改进
:术后早期未及时评估患者对弹力袜的耐受度(患者因不适自行取下),提示需加强对预防措施依从性的管理,可采用弹力袜穿戴舒适度评分表(1-5 分)动态调整。
启示
:高龄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需强化 Caprini 评分动态监测(术后 3 天、7 天各评估 1 次),对极高危人群可考虑术前放置下腔静脉滤器,从源头降低肺栓塞风险。
本案例表明,针对术后急性肺栓塞高龄患者,精细化的呼吸循环监测、个体化抗凝管理及渐进式康复训练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同时需重视心理支持与长期健康指导的连续性。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