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外科各系统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昨天 13:31
标题: 外科各系统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外科各系统疾病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
护理之声  李冰整理    依据《外科护理学》(第7版)
一、外科基础系统(体液失衡、休克、围手术期)(一)休克(低血容量性 / 感染性)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体液不足:与失血 / 失液(如失血性休克)、血管扩张(如感染性休克)有关
[size=11.0000pt]失血性休克:创伤出血、术后渗血;感染性休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体液外渗
[size=11.0000pt]1. 液体复苏[size=11.0000pt]:失血性休克快速输平衡盐溶液(1000-1500ml/h),感染性休克 30ml/kg 晶体液冲击;2. 监测指标[size=11.0000pt]:每 15 分钟测 BPHR,记录尿量(维持>30ml/h),CVP 维持 5-12cmH₂O3. 血管活性药护理[size=11.0000pt]:用输液泵控制去甲肾上腺素速度(0.1-0.5μg/(kgmin)),避免药液外渗(外渗时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
[size=11.0000pt]2. 有感染的风险:与免疫力下降(休克致组织灌注不足)、侵入性操作有关
[size=11.0000pt]休克时白细胞功能抑制,中心静脉导管、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途径
[size=11.0000pt]1. 无菌操作[size=11.0000pt]:导管穿刺点每日消毒(用安尔碘),更换敷料(透明敷贴 7 1 次);2. 感染监测[size=11.0000pt]:每 4 小时测体温,观察导管尖端有无红肿,血常规异常及时报告;3. 预防性用药[size=11.0000pt]:感染性休克 2 小时内用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根据药敏调整
[size=11.0000pt]3. 焦虑:与病情危急(意识模糊、疼痛)、担心预后有关
[size=11.0000pt]休克患者多伴意识障碍,家属因 病情重、抢救频繁产生焦虑
[size=11.0000pt]1. 病情沟通[size=11.0000pt]:向家属简明说明休克阶段(如缺血缺氧期淤血期),告知抢救措施(如补液、用药);2. 心理支持[size=11.0000pt]:意识清醒患者用肢体语言安抚(如握手),家属陪伴时指导其轻声交流,减少恐惧
(二)围手术期共性问题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急性疼痛:与手术创伤(切口、组织牵拉)有关
[size=11.0000pt]术后切口炎症反应、引流管刺激(如腹腔引流管)
[size=11.0000pt]1. 镇痛干预[size=11.0000pt]NRS4 分时用非甾体药(如氟比洛芬酯 50mg 静滴),中重度疼痛联用弱阿片类(如哌替啶 50mg 肌注);2. 非药物镇痛[size=11.0000pt]:术后 6 小时协助翻身(避免压迫切口),播放舒缓音乐分散注意力;3. 疼痛监测[size=11.0000pt]:每 4 小时评 NRS,记录镇痛效果
[size=11.0000pt]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与长期卧床(术后制动)、营养不良有关
[size=11.0000pt]术后卧床>24 小时,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5g/L
[size=11.0000pt]1. 体位护理[size=11.0000pt]:每 2 小时翻身 1 次(轴线翻身,避免拖拉),骨突处垫气垫圈(如骶尾部、足跟);2. 营养支持[size=11.0000pt]:术后第 1 天开始肠内营养(如米汤),白蛋白<30g/L 时静脉补充;3. 皮肤监测[size=11.0000pt]:每日检查皮肤(尤其切口周围),发红时用赛肤润涂抹
二、外科感染系统(一)破伤风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有窒息的危险:与呼吸肌痉挛(破伤风毒素致肌肉强直)有关
[size=11.0000pt]毒素侵犯呼吸肌,引发喉痉挛、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85%
[size=11.0000pt]1. 气道准备[size=11.0000pt]:床旁备气管切开包、呼吸机,痉挛发作时立即头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分泌物;2. 痉挛控制[size=11.0000pt]:遵医嘱静推地西泮 10-20mg,必要时用冬眠合剂(氯丙嗪 + 哌替啶);3. 环境管理[size=11.0000pt]:单人病室,避光、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如关门轻、说话轻)
[size=11.0000pt]2.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伤口感染(破伤风梭菌繁殖)、组织坏死有关
[size=11.0000pt]伤口厌氧环境致细菌繁殖,脓性分泌物侵蚀皮肤
[size=11.0000pt]1. 伤口护理[size=11.0000pt]:用 3% 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敞开引流(不缝合),每日换药(用生理盐水 + 庆大霉素湿敷);2. 隔离措施[size=11.0000pt]:严格接触隔离,护理后洗手(用含氯洗手液),器械专用(术后高压灭菌);3. 感染监测[size=11.0000pt]:每 6 小时测体温,观察伤口渗液颜色(脓性提示感染加重)
(二)全身性感染(脓毒症)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体温过高:与细菌毒素释放(如内毒素)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有关
[size=11.0000pt]脓毒症时白细胞释放致热原,体温多>38.5℃
[size=11.0000pt]1. 降温护理[size=11.0000pt]:体温>39℃时用温水擦浴(腹股沟、腋窝处),避免酒精擦浴(防血管扩张致血压下降);2. 补液降温[size=11.0000pt]:静脉输注低温液体(如 4℃平衡盐溶液),每小时监测体温变化;3. 药物降温[size=11.0000pt]:物理降温无效时用对乙酰氨基酚(0.5g 口服),避免用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风险)
[size=11.0000pt]2. 气体交换受损:与 ARDS(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size=11.0000pt]脓毒症致肺间质水肿,氧合指数<200mmHg
[size=11.0000pt]1. 氧疗护理[size=11.0000pt]:鼻导管吸氧(5-8L/min),无效时改用面罩(FiO₂ 60%),必要时呼吸机 PEEP 模式(5-10cmH₂O);2. 呼吸监测[size=11.0000pt]:每小时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记录血气分析(PaO₂PaCO₂);3. 体位引流[size=11.0000pt]:定时翻身拍背(每 2 小时 1 次),促进痰液排出(避免坠积性肺炎)
三、损伤系统(一)烧伤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热力损伤(高温致皮肤坏死)、创面感染有关
[size=11.0000pt]烧伤后皮肤屏障破坏,创面暴露易继发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size=11.0000pt]1. 创面护理[size=11.0000pt]:浅 度烧伤保留水疱皮(低位穿刺抽液),涂磺胺嘧啶银乳膏;深 度烧伤切痂后植皮,术后加压包扎(压力 20-30mmHg);2. 环境控制[size=11.0000pt]:暴露疗法时室温 28-32℃、湿度 50%-60%,用烤灯(距离创面 30cm)保持干燥;3. 感染预防[size=11.0000pt]:创面细菌培养(每周 2 次),根据药敏用抗生素
[size=11.0000pt]2.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烧伤后高代谢(能量消耗增加)、创面渗出有关
[size=11.0000pt]烧伤面积>30% 时,每日能量需求达 3000-4000kcal,蛋白质丢失>100g/d
[size=11.0000pt]1. 饮食指导[size=11.0000pt]:创面愈合期予高蛋白饮食(如鸡蛋、鱼肉,1.5-2.0g/(kgd)),补充维生素 C(促进胶原合成);2. 肠内营养[size=11.0000pt]:禁食期用肠内营养制剂(如瑞素),起始速度 20ml/h,逐步增至 100ml/h3. 营养监测[size=11.0000pt]:每周测体重、血清白蛋白,低于 30g/L 时静脉补充
(二)骨折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固定(如石膏、夹板)、疼痛有关
[size=11.0000pt]骨折后肢体不能负重,疼痛致患者不敢活动,长期卧床致肌肉萎缩
[size=11.0000pt]1. 功能锻炼[size=11.0000pt]:石膏固定后行肌肉等长收缩(如股四头肌收缩,每次 10 秒,每组 20 次);术后 2 周开始关节活动(如膝关节屈伸,逐步增加角度);2. 固定护理[size=11.0000pt]:观察石膏松紧度(能插入 1 指为宜),避免压疮(石膏边缘垫软布);3. 辅助器具[size=11.0000pt]:下床时用助行器(如双拐),避免单腿站立(防骨折移位)
[size=11.0000pt]2. 有深静脉血栓的风险:与骨折后肢体制动(血流缓慢)、血管损伤有关
[size=11.0000pt]下肢骨折后卧床>72 小时,血管内皮损伤致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size=11.0000pt]1. 预防干预[size=11.0000pt]:术后 6 小时穿弹力袜(膝下型,压力 15-20mmHg),高风险者用低分子肝素(4000U 皮下注射 qd);2. 运动指导[size=11.0000pt]:踝泵运动(背伸跖屈,每小时 10 次),促进静脉回流;3. 血栓监测[size=11.0000pt]:每日测下肢周径(同一部位,差值>3cm 提示异常),超声检查(每周 1 次)
四、普外科系统(一)急性阑尾炎(术后)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肠粘连
[size=11.0000pt]术后切口污染(如脓性渗出)、卧床时间长(肠蠕动减慢)
[size=11.0000pt]1. 切口护理[size=11.0000pt]:术后 2-3 天换药,观察渗液(脓性时拆除缝线引流),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涂莫匹罗星软膏;2. 早期活动[size=11.0000pt]:术后 6 小时下床活动(如床边站立慢走),促进肠蠕动(防粘连);3. 饮食护理[size=11.0000pt]:肛门排气后进食流质(如米汤),逐步过渡至半流质(粥),避免产气食物(如牛奶)
[size=11.0000pt]2. 疼痛:与手术创伤(阑尾切除)、引流管刺激有关
[size=11.0000pt]术后切口炎症反应,腹腔引流管牵拉致腹痛
[size=11.0000pt]1. 镇痛护理[size=11.0000pt]NRS3 分时用布洛芬(0.3g 口服),避免用吗啡(掩盖肠粘连症状);2. 引流管护理[size=11.0000pt]:固定引流管(避免扭曲),引流袋低于切口(防逆行感染),记录引流液颜色(正常为淡红色,变脓性提示感染)
(二)急性胰腺炎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急性疼痛:与胰酶激活(自身消化致胰腺水肿)有关
[size=11.0000pt]胰酶刺激腹膜,引发左上腹剧痛(向腰背部放射)
[size=11.0000pt]1. 禁食禁饮[size=11.0000pt]:绝对禁食 2-3 周,腹痛缓解、淀粉酶正常后逐步进食(流质半流质);2. 胃肠减压[size=11.0000pt]:持续负压吸引(压力 - 50 - 100mmHg),减少胰液分泌,观察引流液(草绿色为正常);3. 药物镇痛[size=11.0000pt]:用哌替啶(50mg 肌注),禁用吗啡(致 Oddi 括约肌痉挛)
[size=11.0000pt]2. 体液不足:与呕吐(胃内容物丢失)、创面渗出(胰周积液)有关
[size=11.0000pt]呕吐致水钠丢失,胰周渗出液>500ml 时加重体液不足
[size=11.0000pt]1. 补液护理[size=11.0000pt]:建立双静脉通路,输注平衡盐溶液(1000ml/h),纠正低钾血症(补氯化钾 3-5g/d);2. 监测指标[size=11.0000pt]:每小时测尿量(维持>30ml/h),记录 24 小时出入量,血气分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五、骨科系统(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有髋关节脱位的风险:与术后体位不当(内收、内旋)、活动过早有关
[size=11.0000pt]髋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术后屈曲>90°、内收致股骨头脱出髋臼
[size=11.0000pt]1. 体位护理[size=11.0000pt]:术后仰卧时两腿间夹梯形枕(防内收),侧卧时患侧在上(夹枕),避免盘腿坐、弯腰捡物;2. 活动指导[size=11.0000pt]:术后 1 周内用助行器行走(步幅<30cm),避免单腿站立;3. 脱位监测[size=11.0000pt]:观察下肢长度(短缩提示脱位),出现剧痛时立即卧床制动,报告医生
[size=11.0000pt]2. 疼痛:与手术创伤(关节置换)、肌肉痉挛有关
[size=11.0000pt]术后切口炎症反应,髋关节周围肌肉(如臀大肌)痉挛致疼痛
[size=11.0000pt]1. 多模式镇痛[size=11.0000pt]:术前用塞来昔布(200mg 口服),术后用氟比洛芬酯(50mg 静滴 q12h),联合冷敷(切口周围,每次 20 分钟);2. 肌肉放松[size=11.0000pt]:按摩下肢肌肉(如大腿前侧),避免过度紧张;3. 疼痛评估[size=11.0000pt]:每 4 小时评 NRS,记录镇痛效果(目标≤3 分)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有神经损伤的风险:与手术牵拉(神经根刺激)、血肿压迫有关
[size=11.0000pt]术中牵拉神经根,术后血肿(>50ml)压迫致下肢麻木、无力
[size=11.0000pt]1. 神经监测[size=11.0000pt]:每 4 小时检查下肢感觉(如针刺足背)、运动(足背屈),出现异常立即报告;2. 切口护理[size=11.0000pt]:术后 24 小时内观察切口渗血(血肿时穿刺引流),用沙袋加压(6 小时);3. 体位护理[size=11.0000pt]:轴线翻身(避免扭曲脊柱),术后 1 周开始腰背肌训练(如五点支撑法)
[size=11.0000pt]2. 便秘:与长期卧床(肠蠕动减慢)、镇痛药物(抑制胃肠功能)有关
[size=11.0000pt]术后卧床>3 天,阿片类药物致肠动力不足
[size=11.0000pt]1. 饮食指导[size=11.0000pt]: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香蕉),多饮水(2000ml/d);2. 排便护理[size=11.0000pt]:术后 3 天未排便时用乳果糖(15ml 口服),避免用力排便(防腹压升高致切口裂开);3. 腹部按摩[size=11.0000pt]:顺时针按摩腹部(每次 15 分钟,每日 2 次),促进肠蠕动
六、心胸外科系统(一)气胸(外伤性 / 自发性)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气体交换受损:与肺压缩(气胸致肺不张)有关
[size=11.0000pt]肺组织压缩>30% 时,通气 / 血流比例失调,血氧饱和度<90%
[size=11.0000pt]1. 排气护理[size=11.0000pt]:张力性气胸立即用 16G 针头穿刺排气(锁骨中线第 2 肋间),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 - 10 - 20cmH₂O);2. 氧疗护理[size=11.0000pt]:鼻导管吸氧(4-6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2%3. 呼吸监测[size=11.0000pt]:每小时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记录引流瓶气泡(无气泡提示肺复张)
[size=11.0000pt]2. 疼痛:与胸膜刺激(气胸致胸膜摩擦)、引流管刺激有关
[size=11.0000pt]气体刺激胸膜引发胸痛,引流管牵拉致切口疼痛
[size=11.0000pt]1. 镇痛护理[size=11.0000pt]:用双氯芬酸钠(50mg 直肠给药),避免剧烈咳嗽(用镇咳药如右美沙芬);2. 引流管护理[size=11.0000pt]:固定引流管(避免牵拉),拔管前夹管 24 小时(观察有无呼吸困难)
(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心输出量减少:与低心排综合征(心肌收缩力下降)有关
[size=11.0000pt]术后心肌水肿,心输出量<2.5L/(minm²),血压<90/60mmHg
[size=11.0000pt]1. 循环监测[size=11.0000pt]:心电监护(每小时记录 HRBP),CVP 维持 8-12cmH₂O,必要时用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强心;2. 液体管理[size=11.0000pt]:控制补液速度(<50ml/h),避免容量过多(致心衰);3. 尿量监测[size=11.0000pt]:每小时记录尿量(<0.5ml/(kgh) 时用呋塞米 20mg 静推)
[size=11.0000pt]2. 有肺部感染的风险:与术后卧床(咳痰无力)、呼吸机使用有关
[size=11.0000pt]术后疼痛致不敢咳嗽,呼吸机辅助通气>48 小时增加感染风险
[size=11.0000pt]1. 呼吸训练[size=11.0000pt]:拔管后用呼吸训练器(每日 3 次,每次 10 分钟),指导有效咳嗽(按住切口深呼吸后咳嗽);2. 雾化吸入[size=11.0000pt]:用布地奈德 + 异丙托溴铵雾化(每日 2 次),稀释痰液;3. 感染监测[size=11.0000pt]:每 6 小时测体温,观察痰液颜色(黄脓痰提示感染),痰培养(每周 1 次)
七、泌尿生殖系统(一)前列腺增生(TURP 术后)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潜在并发症:术后出血、尿失禁
[size=11.0000pt]术后创面结痂脱落(3-5 天)致出血,膀胱括约肌功能未恢复致尿失禁
[size=11.0000pt]1. 膀胱冲洗[size=11.0000pt]:术后用 37-38℃生理盐水冲洗(速度 80-100 / 分),引流液鲜红时加快速度(120 / 分),血块堵塞时用注射器抽吸;2. 活动指导[size=11.0000pt]:术后 24 小时卧床,避免剧烈活动(如便秘用力),1 个月内禁止提重物;3. 尿失禁护理[size=11.0000pt]:拔管后行盆底肌训练(收缩肛门 10 秒放松 5 秒,每组 20 次,每日 3 组),严重时用护垫(及时更换防皮肤刺激)
[size=11.0000pt]2. 疼痛:与膀胱痉挛(冲洗液刺激)、创面炎症有关
[size=11.0000pt]冲洗液过冷过热致膀胱肌肉痉挛,术后创面炎症反应致下腹痛
[size=11.0000pt]1. 解痉护理[size=11.0000pt]:膀胱痉挛时用山莨菪碱(10mg 静推),调整冲洗液温度(37℃左右);2. 镇痛护理[size=11.0000pt]NRS3 分时用布洛芬(0.3g 口服),避免用吗啡(抑制膀胱收缩)
(二)膀胱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
[size=11.0000pt]核心护理诊断(NANDA-I 标准)
[size=11.0000pt]相关因素
[size=11.0000pt]护理措施
[size=11.0000pt]1. 有吻合口瘘的风险:与手术缝合(吻合口愈合不良)、感染有关
[size=11.0000pt]吻合口张力过大,术后感染(如尿液污染)致愈合不良
[size=11.0000pt]1. 切口护理[size=11.0000pt]:术后 3 天内观察切口渗液(尿液样时立即报告),用碘伏消毒(每日 2 次),保持干燥;2. 引流护理[size=11.0000pt]:盆腔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50mmHg),记录引流液量(>100ml/d 提示异常);3. 抗感染[size=11.0000pt]:静脉用左氧氟沙星(0.5g qd),尿常规异常时调整抗生素
[size=11.0000pt]2. 焦虑:与疾病预后(担心复发)、治疗周期长(膀胱灌注化疗)有关
[size=11.0000pt]膀胱癌术后需长期灌注化疗(每周 1 次,共 8 周),患者担心肿瘤复发
[size=11.0000pt]1. 疾病宣教[size=11.0000pt]:说明灌注化疗目的(预防复发),演示灌注过程(如导尿注药憋尿 30 分钟);2. 心理支持[size=11.0000pt]:分享康复案例(如 术后 2 年无复发患者),鼓励家属陪伴,减少孤独感;3. 随访指导[size=11.0000pt]:告知每 3 个月复查膀胱镜,出现血尿时及时就诊
八、护理诊断与措施核心逻辑
1. 问题 - 机制 - 干预对应:如 皮肤完整性受损需先明确损伤原因(烧伤热力、骨折卧床),再针对性采取创面护理、体位护理;
2. 并发症防控融入措施:所有护理措施均包含 预防并发症维度(如骨折的血栓预防、术后的感染预防),呼应前文并发症内容;
3. 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老年 / 儿童、基础病)调整措施(如老年烧伤患者增加营养支持、儿童骨折患者用玩具分散疼痛注意力)。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