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脑疝的识别、急症处理、健康教育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3 天前
标题: 脑疝的识别、急症处理、健康教育


脑疝的识别、急症处理、健康教育
护理之声 李冰编辑整理
一、术后脑疝的急症识别(一)高危人群与诱因定位(依据课题引用共识)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2020 版》《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 2024》,术后脑疝高危场景与诱因如下:
1. 高危手术类型: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脑肿瘤(胶质瘤 / 脑膜瘤)切除术、脑血管畸形(AVM)切除术;
2. 核心诱因:术后急性脑水肿(术后 24-72 小时高发)、颅内再出血(手术部位止血不彻底)、脑脊液引流不畅(引流管堵塞 / 扭曲)、躁动导致颅内压骤升;
3. 高危患者特征:术前颅内压>20mmHg、合并脑挫伤 / 脑干损伤、老年患者(≥65 岁)代偿能力差。
(二)症状与体征识别(贴合课题 重症病情观察逻辑)
结合课题 外科重症管理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并发症预警要求,术后脑疝典型表现按 意识 - 瞳孔 - 生命体征优先级识别:
观察维度
早期表现
晚期表现(脑疝进展)
课题依据
意识状态
嗜睡(呼唤可醒,回答含糊)、烦躁不安(无法配合护理)
昏迷(呼唤无反应,疼痛刺激仅肢体回缩)、GCS 评分≤8
课题引用《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2020 版》:意识恶化是脑疝早期核心信号
瞳孔变化
患侧瞳孔略缩小(动眼神经受刺激)、对光反射迟钝
患侧瞳孔散大(直径>5mm)、对光反射消失,晚期双侧瞳孔散大
课题 重症脑卒中管理:瞳孔变化是脑疝定位关键,需每 15 分钟观察 1
生命体征
血压轻度升高(收缩压>140mmHg)、心率略慢(50-60 / 分)
血压骤升(收缩压>180mmHg)、心率显著减慢(<50 / 分)、呼吸深慢(库欣反应)
课题 老年急危重症容量管理:库欣反应提示颅内压严重升高,需紧急干预
其他体征
头痛剧烈(患者双手抱头)、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
肢体偏瘫(患侧肢体肌力≤3 级)、去大脑强直(四肢强直抽搐)
课题 神经外科重症护理实践:喷射性呕吐 + 偏瘫是脑疝典型伴随体征
(三)辅助检查判断(遵循课题 循证评估原则)
依据课题 临床护理评估体系新进展器官功能评估工具应用要求,术后脑疝需联动以下检查:
1.快速筛查:床旁颅内压监测(ICP)>25mmHg(课题引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专家共识 2022》:ICP 持续>20mmHg 需警惕脑疝);
2.确诊检查:急诊头颅 CT30 分钟内完成),典型表现为 脑组织移位(如颞叶钩回疝入小脑幕裂孔)、手术部位血肿扩大、脑室受压变形(课题 外科重症管理推荐:术后脑疝首选 CT 明确病因);
3.病情分层:结合 GCS 评分 + ICP 值分层 —— 轻度风险(GCS 9-12 分,ICP 20-25mmHg)、重度风险(GCS ≤8 分,ICP25mmHg)。
二、术后脑疝的紧急处理(遵循课题 重症急救优先级(一)即刻干预流程(10 分钟内启动,依据课题 急救规范
参考课题 外科重症管理新进展与护理实践中引用的《中国重症卒中管理指南 2024》《神经外科重症管理专家共识 2020 版》,处理分 降颅压 - 气道保护 - 病因控制三阶段:
[size=11.0000pt]干预环节
[size=11.0000pt]具体措施
[size=11.0000pt]课题依据
[size=11.0000pt]快速降颅压
[size=11.0000pt]1. 脱水治疗:20% 甘露醇 125-250ml 快速静滴(30 分钟内滴完),必要时 4-6 小时重复 1 次;2. 利尿剂:呋塞米 20-40mg 静推,与甘露醇交替使用增强效果;3. 脑脊液引流:若留置脑室引流管,立即开放引流(初始高度降至外耳道水平,快速引流脑脊液 5-10ml
[size=11.0000pt]课题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甘露醇是术后脑疝紧急降颅压首选,需严格控制滴速
[size=11.0000pt]气道与呼吸管理
[size=11.0000pt]1. 体位:抬高床头 30°,头偏向一侧(防呕吐误吸),避免颈部过屈(保持气道通畅);2. 氧疗:高流量吸氧(6-8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5%3. 气道保护:昏迷患者立即行气管插管(避免舌根后坠堵塞气道),必要时呼吸机辅助通气(控制呼吸频率 12-16 / 分,避免过度通气)
[size=11.0000pt]课题 内科急症高质量护理呼吸衰竭护理:脑疝合并意识障碍需优先保障气道
[size=11.0000pt]生命体征调控
[size=11.0000pt]1. 血压管理:若收缩压>180mmHg,静脉泵注尼莫地平(初始剂量 1mg/h),维持收缩压 120-140mmHg(避免血压过低影响脑灌注);2. 镇静抗躁动:烦躁患者予丙泊酚静推(1-2mg/kg),避免躁动加重颅内压升高
[size=11.0000pt]课题 成人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专家共识 2023”:术后脑疝需适度镇静,平衡躁动控制与脑功能监测
(二)病因处理与多学科协作(呼应课题 “MDT 模式
启动 神经外科 + 麻醉科 + ICU” 多学科团队(课题 国际生存指南理念应用强调:重症脑疝需多学科联合决策):
1.手术干预:若 CT 提示 手术部位血肿扩大(>30ml,立即行 二次开颅血肿清除术 + 去骨瓣减压术(课题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血肿是术后脑疝首要可去除病因,需 60 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
2.病情监测:术后转入 ICU,持续 ICP 监测(目标 ICP20mmHg)、脑氧饱和度监测(维持 rSO₂50%),每 2 小时复查血气分析(避免高碳酸血症加重颅内压);
3.并发症防控:预防肺部感染(每 2 小时翻身拍背、吸痰)、应激性溃疡(予奥美拉唑 40mg 静滴,每日 2 次),课题 外科重症监护中发热和感染管理共识:术后脑疝患者感染发生率高,需早期预防。
三、术后脑疝的健康教育(融合课题 康复护理 + 并发症防控(一)术前预防指导(对应课题 术后并发症防控
依据课题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长期康复护理策略术前风险管控逻辑,术前重点开展:
1.高危患者宣教:告知颅脑手术患者 术后脑疝发生率约 3%-5%,但早期识别可降低死亡率,发放 脑疝预警手册(含意识、瞳孔变化图示,用通俗语言解释 烦躁、剧烈头痛需立即告知);
2.配合训练:指导患者术前练习 床上翻身”“有效咳嗽(避免术后剧烈咳嗽导致颅内压骤升),告知 术后需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课题 神经外科重症护理实践:术前配合训练可减少术后躁动诱因);
3.家属教育:教会家属观察患者意识(如 呼唤名字无反应需警惕)、瞳孔(用手电筒观察对光反射),明确 术后 24 小时是脑疝高发期,需协助护士密切监测
(二)术后教育(贴合课题 重症护理实践”“AI 智能监测
1.症状自我监测(课题 病情观察教育
意识清醒患者:指导识别 脑疝早期信号”——① 头痛突然加重(比术后常规疼痛更剧烈);恶心呕吐(尤其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瞳孔变化导致),出现上述情况立即按呼叫铃;
家属:演示 “GCS 简易评分法(如 能回答问题得 5 分,不能回答但能睁眼得 3 ),每 2 小时协助评估 1 次,记录于 术后病情观察表
2.治疗配合指导(课题 循证护理教育
脱水药使用:告知患者 甘露醇输液速度较快(可能有手臂胀痛),不可自行调节滴速,解释 脱水药需定期使用,目的是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
引流管护理:若留置脑室引流管,强调 不可随意移动引流袋高度(需遵医嘱固定),避免牵拉管道导致脱出(课题 外科特殊导管护理:引流管通畅是预防脑疝关键)。
3.。。。。。AI 监测应用(课题 基于 AI 智能技术的健康教育
指导使用 神经外科术后 AI 监测系统”—— 通过床头智能终端实时上传 ICP、心率数据,系统自动预警异常(如 ICP20mmHg 时发出声光提醒),告知患者及家属 “AI 监测可辅助早期发现问题,但不能替代人工观察,需同时关注自身症状
(三)出院随访指导(关联课题 长期康复管理
依据课题 癌症患者全程全生命周期护理指引随访管理要求,出院指导需包含:
1.复查计划
术后 1 个月复查头颅 CT(评估脑组织复位情况、脑水肿吸收情况);
术后 3 个月复查脑功能(如语言、肢体肌力评估),合并神经功能缺损者(如偏瘫)需每月复查 1 次(课题 神经外科重症管理:长期随访可早期发现脑功能恢复问题);
2.康复训练
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如肌力 4 级):指导在家进行 肢体主动训练(如抬臂、抬腿,每次 10 分钟,每日 3 次);
重度缺损(如偏瘫):建议到康复科进行 专业康复训练(如针灸、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避免自行高强度训练导致病情波动(课题 外科术后康复护理:个性化康复可提升恢复效果);
3.应急处理(课题 致命性急症急救教育
告知 若出现头痛加重、意识模糊、肢体无力加重,立即前往神经外科急诊,携带 术后诊疗记录(注明手术方式、脑疝发生及处理史),避免延误救治(课题 国际生存指南应用:应急信息完整可缩短急救决策时间)。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