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标题: 外科常见引流管核心护理规范总表 [打印本页]

作者: libingccmb    时间: 昨天 11:41
标题: 外科常见引流管核心护理规范总表

外科引流管护理规范总表
护理之声    外科专家团队
引流管类型
适应症(依据教材第七版)
护理措施(核心操作要点)
并发症预防
健康教育
并发症紧急处理
胸腔闭式引流管
1. 气胸(自发性、外伤性、医源性)2. 血胸、脓胸3. 开胸手术后引流气体 / 液体
1. 固定:水封瓶低于引流口 60~100cm,下床活动时保持低于腰部2. 通畅:定时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避免折叠扭曲3. 观察:记录引流液性状(鲜血性提示活动性出血),水柱波动范围(正常 4~6cm4. 无菌:更换引流瓶时双重夹闭导管,操作全程无菌
[size=11.0000pt]1. 气胸 / 皮下气肿:衔接处严密固定,避免脱管
2. 感染:引流瓶每周更换 1-2 次,伤口敷料渗液及时更换3. 肺不张: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定时翻身拍背
[size=11.0000pt]1. 活动指导:避免过度弯腰、牵拉导管,翻身时保护管路
[size=11.0000pt]2. 异常识别:出现胸闷、气促或水柱停止波动立即告知医护
3. 拔管配合:深吸气后屏气配合拔管,拔管后按压伤口 24 小时
1. 气胸 / 皮下气肿:若导管脱管,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引流口,双手按压伤口(避免气体进入),同时呼叫医生;
2. 感染:出现高热(T38.5℃+ 引流液浑浊,立即取分泌物送细菌培养,遵医嘱静脉输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舒巴坦);
3. 肺不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3%,立即予高流量吸氧(5~8L/min),协助拍背排痰,必要时用支气管镜吸痰
T 型引流管
1. 胆总管切开探查术2. 胆石症、胆道肿瘤术后3. 胆道成形术术后引流胆汁
1. 固定:用缝线固定于腹壁,贴透明敷料,注明日期
2. 通畅:避免受压,如需冲洗需低压(<10cmH₂O),每次冲洗量≤50ml
3. 观察:胆汁量(每日 300~700ml)、颜色(金黄色为正常)4. 保护:带管出院者用别针固定于衣物内侧
[size=11.0000pt]1. 胆瘘:避免过早拔管,观察腹痛、发热等症状
[size=11.0000pt]2. 胆道狭窄:拔管前夹管 1-2 天,观察有无黄疸
3. 感染:引流袋低于切口,避免胆汁反流
1. 饮食指导: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诱发胆道痉挛2. 带管护理:保持敷料干燥,避免盆浴3. 复诊要求:术后 1-2 周返院拔管,出现发热、黄疸立即就诊
1. 胆瘘:突发腹痛、腹肌紧张,立即禁食禁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注生长抑素(减少胆汁分泌),监测生命体征;
2. 胆道狭窄:夹管后出现皮肤黄染、尿色加深,立即开放夹管,遵医嘱行胆道造影检查;
3. 感染:引流液呈脓性 + 发热,立即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静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
腹腔引流管
1. 腹腔手术后渗血、渗液引流
[size=11.0000pt]2. 腹腔感染、脓肿引流
[size=11.0000pt]3. 消化道瘘(肠瘘、胰瘘)支撑引流
1. 体位:根据引流部位取半坐卧位或斜坡位,利于引流2. 通畅:每 2-4 小时挤压 1 次,若堵塞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3. 观察:记录引流量(术后首日 < 500ml),血性液持续增多提示内出血4. 拔管:引流液 < 10ml / 日且性状清亮可拔管
1. 腹腔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引流袋每日更换2. 肠粘连:鼓励早期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3. 引流管脱出:躁动患者适当约束,加强巡视
1. 活动指导: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2. 伤口护理:保持敷料清洁,渗液及时更换
3. 异常警示:出现腹胀、腹痛、高热及时就医
1. 腹腔感染:高热 + 腹胀,立即行腹腔穿刺抽脓(送培养),静脉用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加强引流;
2. 肠粘连:突发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立即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
3. 引流管脱出: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观察有无腹痛、发热(提示腹腔感染),禁止自行插回导管
脑室引流管
1. 颅内压增高(脑出血、脑肿瘤)
[size=11.0000pt]2. 颅脑手术后脑脊液引流3. 脑室系统感染引流
1. 高度:引流管开口高于侧脑室平面 10~15cm,不可随意调整
2. 通畅:严禁按压头部,翻身时避免牵拉,堵塞时不可自行冲洗
3. 观察:脑脊液性状(清亮混浊提示感染),每日量 < 500ml4. 无菌:敷料每日更换,引流袋每周更换 1
1. 颅内感染:操作前严格洗手,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 脑疝:避免引流过快(突然大量引流可致颅内压骤降)
3. 引流管脱出: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通知医生
1. 体位指导:床头抬高 15-30°,避免剧烈转头2. 活动限制:卧床期间避免坐起或站立,外出检查需夹闭导管
3. 安全防护:避免抓挠伤口,保持头部敷料固定
1. 颅内感染:高热 + 脑脊液混浊,立即行腰椎穿刺(送脑脊液培养),静脉用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
2. 脑疝: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瞳孔不等大,立即快速静脉滴注 20% 甘露醇(125ml30 分钟内滴完),抬高床头 30°,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3. 引流管脱出: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监测意识、呼吸(避免窒息),禁止按压头部
导尿管
1. 尿潴留、尿失禁需精确记录尿量2. 盆腔手术术前准备3.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1. 固定:男性固定于大腿内侧,女性固定于下腹部,避免牵拉
2. 通畅:多饮水(2000~3000ml / 日),定时挤压,避免扭曲
3. 护理:每日清洁尿道口 2 次,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4. 更换:普通导尿管每周更换 1 次,气囊导尿管每 2 周更换
1. 尿路感染:严格无菌操作,集尿袋每日更换,避免尿液反流2. 尿道损伤:插入时动作轻柔,见尿后再进 1-2cm3. 结晶堵塞: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期膀胱冲洗(遵医嘱)
1. 饮水指导:每日饮水量充足,以稀释尿液
2. 活动指导:带管活动时避免过度牵拉,集尿袋随时排空
3. 拔管训练:拔管前定时夹闭导管,锻炼膀胱功能
1. 尿路感染:尿频尿急 + 尿液浑浊,立即留取中段尿送培养,遵医嘱口服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
2. 尿道损伤:插管时出现鲜血流出,立即停止操作,拔出导管,用无菌纱布压迫尿道口止血,评估损伤程度;
3. 结晶堵塞:尿液引流中断,用无菌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压力<50cmH₂O),不可暴力冲管
胃肠减压管
1. 肠梗阻、胃潴留2. 胃肠道手术术前准备3. 急性胰腺炎减少胰液分泌
1. 固定: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标记插入深度2. 负压:维持负压吸引(-5.3-1.3kPa),避免负压过大损伤黏膜3. 观察:记录引流液颜色(咖啡色提示胃出血)、量4. 护理:每日口腔护理 2 次,每周更换胃管 1
1. 鼓膜损伤:插入时动作轻柔,选择细软胃管2. 引流不畅:定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食物残渣堵塞3. 吸入性肺炎:翻身前先吸净痰液,床头抬高 30°
1. 禁食指导:胃肠减压期间严格禁食禁水
2. 不适处理:出现咽喉不适可含服润喉片(遵医嘱)
3. 拔管配合:肛门排气后遵医嘱拔管,拔管前先口服少量液体
1. 黏膜损伤:引流液带鲜血,立即调整胃管位置(向外拔出 1~2cm),遵医嘱用止血药物(如凝血酶冻干粉口服);
2. 引流不畅:负压正常但无引流液,用生理盐水 20ml 低压冲洗导管,清除食物残渣堵塞;
3. 吸入性肺炎: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血氧下降,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予吸氧(3~5L/min),协助拍背吸痰,遵医嘱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备注
1.无菌操作共性要求:所有引流管护理均需遵循 无菌原则,接触引流液后立即洗手,更换引流装置时戴无菌手套,衔接处用碘附消毒 2 次。
2.拔管指征核心标准
胸腔引流管:引流液 < 50ml / 日且无气体溢出X 线示肺复张
T 型引流管:术后 2 周,胆汁清亮,夹管 1-2 天无腹痛、黄疸
腹腔引流管:引流液 < 10ml / 日,连续 3 天,无发热、腹胀
3.紧急处理规范:引流管意外脱出时,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切勿自行插回,同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并报告医生。
4.并发症紧急处理需遵循 先救命、后对症原则:如脑疝、气胸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优先采取急救措施(如甘露醇降颅压、按压伤口防气体进入),再完善检查与后续治疗;
4.所有紧急处理操作需同步记录:包括并发症发生时间、症状、处理措施、患者反应,便于后续病情评估与诊疗调整;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zghlz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