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名称 | 核心内容 | 教育形式 | 指南 / 共识依据 |
疾病认知强化 | ① 定义:非同日 3 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 和 / 或舒张压≥90mmHg,区分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② 危害:短期(头晕、鼻出血)、长期(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肾病、眼底病变),强调 “无症状≠无风险”;③ 高危因素:高盐饮食(>5g / 日)、超重(BMI≥24kg/㎡)、吸烟、饮酒、家族史 | ① 社区讲座(每季度 1 次,标题如 “读懂血压值,远离脑卒中”);② 短视频(“1 分钟看懂高血压危害”,微信群推送);③ 宣传册(图文版,标注 “正常血压 / 高血压 / 高值” 范围) | 2023 版高血压指南 “高血压定义与危害”“危险因素识别”;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 —— 疾病认知教育” |
生活方式干预 | ① 低盐饮食:每日盐<5g(用控盐勺量化,识别酱油 / 咸菜 / 加工肉中的隐形盐,如 10ml 酱油≈2g 盐);② 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快走、骑车、太极,避开清晨 6-10 点血压高峰),合并冠心病者避免剧烈运动;③ 戒烟限酒:彻底戒烟(含二手烟),男性酒精≤25g / 日(≈啤酒 750ml)、女性≤15g / 日(≈红酒 150ml);④ 体重管理:BMI 控制 18.5-23.9kg/㎡,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 ① 实操课(每月 1 次,如 “低盐烹饪示范”“家庭太极教学”);② 打卡活动(“21 天减盐挑战”“每日 1 万步”,APP 记录);③ 入户指导(为超重患者制定减重计划,如每月减 1-2kg) | 2023 版高血压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体重与腰围控制标准” |
用药规范管理 | ① 原则:降压药需长期服用(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结果,停药易反弹),不可凭感觉加 / 减药;② 常见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可能致脚踝水肿)、ACEI 类(如依那普利,可能致干咳),副作用需及时就医调整,不可自行停药;③ 工具:用 pill 盒分装药物,手机设置用药提醒(如早 7 点、晚 7 点) | ① 用药小课堂(每月 1 次,一对一指导分装 + 演示服药);② 发放《高血压用药卡》(记录药名、剂量、医生电话、副作用处理);③ 线上答疑(微信群每日 1 小时医生值班,解答用药疑问) | 2023 版高血压指南 “药物治疗原则”“常用降压药类型与副作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高血压患者用药指导” |
自我监测与应急 | ① 监测: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每日早晚各 1 次(晨起空腹静息 5 分钟、晚睡前),记录《血压监测日记》(日期、时间、血压值、服药 / 症状);② 急症识别:收缩压≥180mmHg / 舒张压≥110mmHg + 剧烈头痛 / 视物模糊 / 肢体麻木;③ 应急流程:立即平卧→按医嘱服短效降压药(如硝苯地平缓释片)→15-30 分钟复测→未降则拨打 120 | ① 实操培训(每季度 1 次,现场演示测量 + 考核);② 情景模拟(每半年 1 次,如 “模拟血压骤升处理”);③ 发放《应急流程图》(贴于家中显眼处) | 2023 版高血压指南 “血压监测规范”“高血压急症处理流程” |
模块名称 | 核心内容 | 教育形式 | 指南 / 共识依据 |
血糖管理核心 | ① 达标标准:空腹血糖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老年 / 合并症者可放宽至<8%);② 波动原因:高糖食物(如奶茶、甜点)致升高,过量运动 / 漏餐致低血糖(心慌、手抖、出汗);③ 低血糖处理:立即补 15g 碳水(半杯果汁 / 2 块方糖),15 分钟复测,未升再补 | ① 患者沙龙(每月 1 次,如 “夏季血糖波动应对”);② 发放《低血糖应急包》(含糖果、流程图);③ 线上提醒(APP 推送 “血糖波动预警”,如 “今日高温,注意补水防血糖升高”) | 2020 版糖尿病指南 “血糖控制目标”“低血糖防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 |
饮食精准干预 | ① 主食:选低 GI 食物(燕麦、糙米、杂豆),避免精米白面,每日主食量:男性 250-300g、女性 200-250g(按活动量调整);② 进餐:定时定量(3 主餐 + 2 加餐,如上午 10 点吃 1 个苹果),每餐 “蔬菜占 1/2、蛋白质占 1/4、主食占 1/4”;③ 烹饪:蒸 / 煮 / 炖,避免油炸、红烧(少糖少盐) | ① 烹饪课(每季度 1 次,现场制作低 GI 餐如 “杂豆饭 + 清蒸鱼”,患者试吃);② 定制《一周食谱》(标注热量、GI 值,如 “早餐:燕麦 50g + 鸡蛋 1 个”);③ 入户评估(每半年 1 次,检查饮食记录,调整方案) | 2020 版糖尿病指南 “医学营养治疗”;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适配糖尿病人群) |
运动安全指导 | ① 类型: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快走、游泳、糖尿病专属有氧操)+ 2 次抗阻训练(弹力带、轻哑铃);② 时机:餐后 1-2 小时运动(避免空腹 / 餐后立即运动),每次 30 分钟,合并神经病变者避免赤脚运动;③ 监测:运动中携带糖果,若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停止 | ① 运动实操课(每月 1 次,康复师带练 “糖尿病温和有氧操”);② 发放《运动安全手册》(标注禁忌运动、应急处理);③ 同伴小组(“糖友运动圈”,每周 1 次集体快走) | 2020 版糖尿病指南 “运动治疗”;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糖尿病患者运动安全” |
并发症预防 | ① 足部护理:每日温水洗脚(<37℃)、擦干趾缝,穿宽松透气鞋袜,避免烫伤 / 外伤,有鸡眼 / 脚气及时治疗;② 眼底保护:每年 1 次眼底检查,控制血糖(避免视网膜病变),避免长时间看手机 / 电视;③ 肾脏保护:低盐饮食,定期查尿常规(早期发现蛋白尿),避免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 ① 并发症讲座(每季度 1 次,结合案例讲 “足部溃疡的危害”);② 免费检查(每季度 1 次足部检查,每年 1 次眼底筛查);③ 发放《足部护理包》(含水温计、棉质袜) | 2020 版糖尿病指南 “慢性并发症防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筛查” |
模块名称 | 核心内容 | 教育形式 | 指南 / 共识依据 |
疾病认知与戒烟 | ① 定义:持续气流受限(FEV1/FVC<70%),典型症状: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促(如爬 1 层楼即喘);② 核心诱因:吸烟(80%-90% 的慢阻肺与吸烟相关),戒烟是延缓病情进展最有效措施;③ 戒烟方法:尼古丁替代疗法(戒烟贴)、家人监督、戒烟门诊咨询 | ① 专题讲座(每季度 1 次,标题如 “戒烟,让肺喘得更轻松”);② 短视频(“慢阻肺患者的一天”,展示吸烟与不吸烟的差异);③ 戒烟小组(“慢阻肺戒烟圈”,每周 1 次分享进展) | 2021 版慢阻肺指南 “疾病定义与危险因素”“戒烟干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慢阻肺患者健康管理 —— 戒烟教育” |
呼吸康复训练 | ① 缩唇呼吸:用鼻吸气 2 秒,缩唇(口哨状)呼气 4 秒,呼气时间是吸气 2 倍(每日 3 组,每组 10 次);② 腹式呼吸:平躺,一手放腹部、一手放胸部,吸气时腹部隆起(放腹手抬起),呼气时凹陷(每日 3 组,每组 10 次);③ 排痰:深吸气后屏气 3 秒,用力咳嗽 2-3 次(哈气排痰法) | ① 康复实操课(每月 1 次,康复师带练呼吸训练);② 发放《呼吸训练图解》(贴于家中,便于练习);③ 入户指导(为行动不便者调整训练姿势,如半卧位腹式呼吸) | 2021 版慢阻肺指南 “呼吸康复治疗”;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慢阻肺居家康复” |
家庭氧疗管理 | ① 指征:动脉血氧分压≤55mmHg 或血氧饱和度≤88%,需长期氧疗;② 规范:低流量 1-2L/min,每日氧疗≥15 小时(夜间不可停),用鼻导管吸氧(避免高浓度氧抑制呼吸);③ 安全:制氧机远离火源,定期清洁滤网,氧气管避免扭曲 | ① 氧疗培训(每季度 1 次,演示制氧机使用 + 安全注意事项);② 发放《家庭氧疗手册》(记录氧疗时间、血氧监测值);③ 定期检查(每月 1 次上门检查氧疗设备与操作) | 2021 版慢阻肺指南 “长期家庭氧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慢阻肺患者氧疗指导” |
急性加重预防与处理 | ① 预防:避免感冒(每年秋冬接种流感 / 肺炎疫苗)、远离粉尘 / 烟雾刺激、坚持规律用药(如吸入支气管扩张剂);② 识别:气促加重、痰量增多 / 脓性痰、发热(T>38.5℃);③ 处理:立即吸氧→按医嘱用支气管扩张剂雾化→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症状无缓解拨打 120 | ① 应急演练(每半年 1 次,模拟 “慢阻肺急性加重处理”);② 发放《急性加重识别卡》(标注症状与处理流程);③ 疫苗接种通知(每年 9 月短信提醒流感疫苗接种) | 2021 版慢阻肺指南 “急性加重期管理”“预防措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处理” |
模块名称 | 核心内容 | 教育形式 | 指南 / 共识依据 |
危险因素控制 | ① 可控因素:高血压(血压<140/90mmHg)、糖尿病(HbA1c<7%)、高脂血症(LDL-C<2.6mmol/L,高危者<1.8mmol/L)、吸烟、超重(BMI<24kg/㎡);② 干预:每 3 个月监测血压 / 血糖 / 血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日油<25g) | ① 预防讲座(每季度 1 次,标题如 “控制‘三高’,远离心梗”);② 发放《心血管危险因素清单》(患者自查勾选);③ 监测提醒(APP 推送 “今日需测血脂”) | 2017 版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危险因素识别与控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管理” |
心绞痛急救与用药 | ① 识别: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可辐射至左肩 / 下颌),伴胸闷、出汗,持续 3-5 分钟;② 急救:立即停止活动→坐下 / 平卧→含服硝酸甘油(1 片,舌下含服,5 分钟未缓解再含 1 片,最多 3 片)→仍不缓解拨打 120;③ 长期用药:他汀类(如阿托伐他汀,稳定斑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预防血栓),不可自行停药 | ① 急救培训(每季度 1 次,演示 “硝酸甘油含服”“心肺复苏”);② 发放《急救包》(含硝酸甘油、阿司匹林、急救电话卡);③ 用药指导(每月 1 次,核对他汀类药物服用情况) | 2017 版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冠心病急性冠脉事件处理”“药物治疗”;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专家共识 “心血管疾病急救规范” |
生活方式与运动 | ① 饮食:增加膳食纤维(如芹菜、燕麦)、优质蛋白(如鱼、瘦肉),避免动物内脏 / 油炸食品;② 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快走、骑车、游泳),合并心衰者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前热身 5 分钟、后拉伸 5 分钟;③ 情绪:避免焦虑 / 愤怒(情绪波动致血压骤升,诱发心梗),用深呼吸 / 冥想调节 | ① 饮食课(每季度 1 次,制作 “心血管健康餐” 如 “燕麦粥 + 清蒸鱼”);② 运动小组(“心健康运动圈”,每周 1 次集体快走,医护人员陪同);③ 情绪管理沙龙(每月 1 次,分享减压方法) | 2017 版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运动处方”;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 “心血管人群体重管理” |
定期监测与随访 | ① 监测:每 6 个月查心电图(排查心肌缺血)、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每年查冠脉 CT(高危者);② 随访:稳定期每 3 个月 1 次社区随访(测血压 / 心率、评估症状),不稳定期(如心衰加重)每 1-2 周 1 次 | ① 随访通知(短信 + 电话提醒,如 “您本月需复查心电图”);② 体检解读会(每半年 1 次,医生现场解读报告);③ 建立 “心血管健康档案”(记录监测结果、用药调整) | 2017 版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随访管理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心血管疾病患者随访” |
模块名称 | 核心内容 | 教育形式 | 覆盖疾病 |
定期体检与筛查 | ① 普通居民:35 岁以上每年 1 次血压 / 血糖 / 血脂检测,40 岁以上每 2 年 1 次心电图 / 心脏超声;② 高危人群:每 3-6 个月 1 次针对性监测(如慢阻肺查肺功能、糖尿病查眼底);③ 患者:按规范随访(高血压 / 糖尿病每 3 个月 1 次,慢阻肺 / 心血管病每 3-6 个月 1 次) | ① 社区体检通知(短信 + 入户提醒);② 体检后解读会(全科医生答疑);③ 发放《筛查计划表》(标注各疾病筛查频次) | 高血压、2 型糖尿病、慢阻肺、心血管疾病 |
同伴支持与心理干预 | ① 组建 “慢性病同伴小组”(如 “高血压互助群”“糖友圈”),每月 1 次活动(分享管理经验、打卡健康目标);② 心理疏导:针对长期患病者的焦虑 / 抑郁情绪,邀请心理医生开展线上 / 线下咨询,教 “情绪调节法”(如正念冥想) | ① 同伴小组活动(每月 1 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② 心理讲座(每季度 1 次,如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调适”);③ 一对一心理辅导(按需提供,如刚确诊糖尿病的焦虑患者) | 高血压、2 型糖尿病、慢阻肺、心血管疾病 |
社区 - 家庭协同管理 | ① 家属培训:邀请家属参与教育活动(如用药指导、应急处理),学会协助监测(如帮老人测血压、记录血糖);② 家庭环境改造:如为高血压患者准备控盐勺,为慢阻肺患者整理通风卧室,为心血管患者准备急救包 | ① 家属课堂(每季度 1 次,标题如 “如何帮家人管理慢性病”);② 入户环境评估(每半年 1 次,提出改造建议);③ 发放《家庭照护手册》(指导家属协助管理) | 高血压、2 型糖尿病、慢阻肺、心血管疾病 |
|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