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类别 | 核心采集维度 | 采集方式(智能平台联动) |
1. 排泄历史数据(核心) | - 夜间排泄时间(精确到分钟,如 23:15、02:40);- 排泄次数(每日夜间 1-3 次);- 排泄类型(小便 / 大便 / 混合);- 伴随行为(如是否需协助、是否尿失禁)。 | - 护士协助时通过移动端 “一键勾选” 记录;- 纸尿裤传感器自动上传 “排泄发生时间”(结合湿度 / 体温变化判断);- 离床监测仪关联 “夜间离床至卫生间时间”,辅助验证排泄时间。 |
2. 生理与生活习惯数据(关键关联因素) | - 饮水数据:晚餐饮水量、睡前服药饮水量(如降压药需 100ml 水送服)、夜间是否饮水;- 饮食数据:晚餐是否含高水分食物(如粥、汤)、是否含利尿食物(如冬瓜、西瓜)、是否含产气食物(如豆类);- 作息数据:入睡时间、睡眠深度(通过智能床垫监测翻身频次,判断是否进入深睡眠);- 活动数据:日间活动量(如步行步数、康复训练时长)。 | - 智能水杯自动记录饮水量(同步至平台);- 餐饮系统推送 “老人晚餐菜单” 至平台,标注高水分 / 利尿食物;- 智能床垫上传睡眠数据(翻身频次、深度睡眠时长);- 智能手环同步日间活动量数据。 |
3. 健康状态数据(修正因素) | - 基础疾病:是否有糖尿病(多尿)、前列腺增生(夜尿增多)、尿路感染(尿频);- 用药情况:是否服用利尿剂(如呋塞米)、降压药(部分药物有利尿作用);- 体征数据:夜间体温、心率(排泄时心率可能波动)。 | - 健康档案模块自动关联基础疾病标签;- 用药管理模块同步 “夜间服药清单”,标注利尿类药物;- 体征监测仪每 30 分钟上传夜间体温、心率数据。 |
X. 个性化特殊因素(补充维度) | - 环境因素:夜间室温(如室温>28℃可能增加饮水需求);- 心理因素:是否因焦虑导致频繁起夜(通过夜间离床频次异常判断)。 | - 房间温湿度传感器自动上传数据;- 平台分析 “离床次数与排泄次数差值”,差值>2 次时标记 “潜在焦虑”。 |
原始数据 | 提取的特征 | 特征类型 | 作用(模型学习逻辑) |
近 10 天夜间排泄时间 | 日均排泄间隔(如 180 分钟 / 次) | 数值型 | 学习老人排泄的时间间隔规律 |
睡前饮水量 | 饮水量等级(0-200ml=1,201-400ml=2) | 分类型 | 关联 “饮水多→排泄早” 的规律 |
晚餐是否含汤类 | 汤类摄入(是 = 1,否 = 0) | 二进制型 | 强化高水分食物对排泄时间的影响 |
是否服用利尿剂 | 药物影响(是 = 1,否 = 0) | 二进制型 | 修正药物导致的排泄时间提前 |
日间活动量 | 活动量是否达标(≥3000 步 = 1,否 = 0) | 二进制型 | 活动多→代谢快→排泄可能提前 |
房间号 | 老人姓名 | 首次排泄预测窗口 | 第二次排泄预测窗口 | 关键影响因素 | 护士建议动作 |
301 | 张爷爷 | 22:30-23:00 | 02:10-02:40 | 晚餐喝粥、睡前喝牛奶 + 服药 | 22:20 上门询问是否需协助如厕 |
305 | 李奶奶 | 01:30-02:00 | - | 无特殊因素(日常规律) | 01:20 巡查时重点关注 |
核心指标 | 达标要求 | 计算方式 | 优化方向(未达标时) |
预测时间偏差≤20 分钟占比 | ≥85% | (偏差≤20 分钟的次数 / 总预测次数)×100% | 增加 “睡眠阶段” 特征(如深睡眠时排泄可能延迟) |
预测次数准确率 | ≥90% | (预测次数与实际次数一致的天数 / 总天数)×100% | 纳入 “日间排便情况” 特征(日间未排便可能夜间增加) |
护士对预测的依赖度 | ≥80% | (按预测时间上门协助的次数 / 总协助次数)×100% | 优化预测表呈现形式(如按时间排序,突出重点老人) |
| 欢迎光临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http://www.zghlz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