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1484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09:5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病人标识应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以往病人信息与病人是分离的,病人因诊疗原因须在院内频繁的流动,如手术、各种检查等,和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常会引起错误识别而导致严重医疗事故,而当前日益复杂的治疗手段和强效药物增加了发生巨大错误的风险。为此,应用腕带,已达到以下目的:(1)病人流动过程中能被正确识别(如:转床、手术、外出检查)。(2)有过敏史者有醒目标记,随时提醒,方便核对。(3)意识模糊或不清者能被正确识别。(4)确保母婴的唯一性,防止相互混淆。
1、
医护人员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有创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医患双方复述病人姓名。
2、
护士在给病人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时,必须双人核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血型、过敏史。过敏体质者用橙色腕带标识。
3、
手术病人进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对患者使用“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手术室护士核对外带内容,病人回病房麻醉清醒后,由病房护士取下。
4、
昏迷、神志不清、语言交流障碍、输血、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新生儿,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手段,并要求做好登记。
5、
急诊抢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有效手段。
6、
“腕带”原则上佩戴病人左手,佩戴时,垫12指按紧搭扣,松紧适宜,防止扭曲、勒伤。
7、
执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时均需核对“腕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3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2 12:31:0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桔灯老师的无私奉献,祝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12-12 19:26:39 | 只看该作者
我曾经去过北京阜外医院,患者住院当天就把腕带与床头卡一起写好,并且给患者戴上,要求患者必须在出院之后才能摘下来。我们医院只有手术患者手术前一天才给戴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12-12 20:25:4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医院现在手术患者手术、新生儿、昏迷、危重带完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2-12 21:03: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老师,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2-12 21:23: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2-12 21:32:4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要求住院病人全部实行腕带,但管理不到位,有一部分病人就私自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2-13 13:48:56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也是重症和手术病人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21 22:42: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病人都不喜欢戴,自己就卸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2-22 12:09: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