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2014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12亿,占总人口的15.5%。其中,慢性病患者近1.5亿人,残疾老人为4416万,失能老人有3750万。未来三十年更是高速老龄化期,人口老龄化、快速城镇化、生育政策调整等既激发了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也对护理服务资源科学规划和配置提出了迫切要求。这些都要求护理工作在患者疾病的急性期诊疗、慢性期康复以及临终期关照等各个阶段发挥作用,逐步形成覆盖从城市到乡镇、从医院到社区、从医疗到预防、从急救到康复的多层次、多领域,面向基层、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的服务新格局。
目前为止,我国在现有的层面上,面对老龄化的很多方面准备不足,其中就包括护理服务。目前护理工作基本上多数是在医院内进行,没有走出院墙,社区护理、家庭护理基本上是空白。尽管已经有一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一些探索和试点,但从全国层面上来讲,这项工作还非常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相比,我认为护理服务能力服务仍需提高,服务团队仍需扩大,服务的质量也有待加强。 这是一个服务经济时代,人们的意识不断提高,每个人对自身被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社会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来看,护理事业的发展空间很大,同时,从社会对护理服务的要求来看,护理服务的行业压力也很大。
就护理改革话题一出,网上有一段时间也在纷纷热议,网友们提出了关于“无病床医院”的概念。所谓的无病床,类似目前的日间手术,患者做完手术,医务人员对患者的急性期进行处理后,患者即可回到家中。 由此,我想起了我曾有一段时间在基层医院随项目组做培训,基层医院觉大多数的病人都是老年人,他们当中的很多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就诊问医的都是孤身伊人,更重要的是很多的事年迈以高和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一些忙活了大半辈子了闲不住的老人,在其在家里种一些瓜果之类的,每天都需要照顾,离不开太久;当然,城镇也不缺乏空巢老人,假如“无病床医院”的概念可实施,假如有更强大的医疗护理团队的成立,专门服于这样可实施的项目,那么,对老人,对社会,对紧缺的医院病床资源何尝不是一个妙计。 话说回来,目前这个概念不可能马上实施,但是也可以作为未来工作开展目标和更优质服务的目标提供一个探索样本。要实现无病床医院,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护理工作,无论是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技能还是回馈的价值。护士到患者家中服务也好,在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也好,对患者进行照顾和护理,为患者提供术后的康复和治疗,都需要较强的护理专业能力和庞大的护理团队。
对这个项目的实施,我更期待业内更多的人士参与其中,影响较大的医疗机构共同探索,找到可实施的方案,更希望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的支持和鼓励,关部门制订完善老年护理服务的规范、指南,在全国护士的培养中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同时,加强社区护士培训,提高社区护理服务能力。 本文的观点仅代表我个人意见,不代表国家最终的文件和本网站的观点,欢迎业内人士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