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3791|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药给药护理指导规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27 15:4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药给药护理指导规范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一、给药要求

   1
、严格查对制度: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
、明确给药方法: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
、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 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
、掌握给药时间 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
、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 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二、 给药时间与护理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活动有很强的时间节律性。为提高药物的效果,护理人员应掌握给药时间护理知识。

1
、给药时间应与人体内部活动的节律相一致。即阳药用于阳长时,阴药用于阴长时。升药用在升时,降药用于降时。如选用扶阳益气、温中散寒、行气和血、消肿散结等治则或方药时,应选定在早晨或上午服用,以借天时阳旺,人体阳气随之充盛之势扶阳抑阴,而祛除病邪。同理,凡需借助阴气祛邪的病证,在选用滋阴补血、收敛固涩、重镇安神、定惊熄风、清热解毒等治则或方药时宜在傍晚或午后阴长之时服用;在天之阳气旺的白昼治疗三阳经病,以借阳经主时的天之阳旺,使正胜邪退而使病愈。在天之阴气旺盛的黑夜治疗三阴经病,也是借阴经主时的天之阴旺,使正复邪去而达病愈。


2
、根据疾病的部位确定给药时间:疾病部位不同,服药时间也应有别。如治疗上焦疾病的,宜在饭后服药;治疗下焦疾病的,则宜在饭前服药。而病在骨髓、四肢者,宜在夜间吃饱饭后和在早晨空腹服药。
  3、根据病情确定给药时间:根据病情需要,选定最佳的给药时间,以利药物尽快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减少毒副反应。
   
1)一般疾病口服给药分一日2-3次,于早、晚或早、中、晚,饭后0.5-1小时给药。

   
2)危重病证应及时给药,并应选择能最快发挥疗效的给药途径。

   
3)解表药,若病情许可,应于中午前阳分时间给药,以顺应阳气升浮,助药力祛邪外出。

   
4)治咽喉疾病,给药可不拘时多次频服,缓缓咽下,使药液能与病变部位充分接触。

   
5)平喘药,应在哮喘发作前2小时给药。

   
6)健胃药,应在饭前服用;用于消食导滞的药物,则在饭后服,以达开胃、导滞之功效。

   
7)对胃有刺激性药物宜在饭后服。

   
8)涌吐药,宜清晨午前服。

   
9)润肠通便药,宜空腹服用,以利消除肠胃积滞;泻下药,按"日哺人气收敛"之理,应入夜睡前给予;止泻药,按时再服,泻止药停。

   
10)驱虫药,清晨空腹或晚上睡前给药。

   
11)补益药,一般宜饭前服用。

   
12)补阴药,宜晚上一次服;补阳药,宜午前服。
13)调经药,一般于经前或经期服用。对肝郁气滞之痛经病人,应在行经前3-5天服用疏肝理气药。若在月经期服用理气活血方药,不仅可使痛经缓解,而且也有利于月经周期的调节。
   
14)特殊情况应遵照医嘱执行。

      
三、服药方法与护理


    1
、汤剂服法

   
1)分服法:即是将一日一剂中药,分2-3次等量分服。对老人小儿服药有困难的也可采用少量多数或浓煎后服用。
   
2)顿服:将一剂汤药一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常用于急危症的抢救治疗。

   
3)频服:是将一天的药量,少量多次服用。多用于上部疾病,尤其是咽喉或呕吐病人。

   
4)连服:是指在短时间内连续给予大剂量药物的服用方法。如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败血症等,多用此法。意在短时间内,使体内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

    2
、中成药服法   一般分送服、冲服、调服、含化及喂服等。

   
1)送服:是将药放入口内,用温开水或药引、汤剂送服。

   
2)冲服:即将药物放入杯内,用温开水、药引等冲成悬混液后服用。

   
3)调服:是将一些散剂用温开水或白酒、醋等液体调成糊状后口服。如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给药。
4)含化:是将丸、丹剂含在口中,让药慢慢溶化,缓缓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
   
5)喂服:本法主要用于婴幼儿、年老体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将中成药溶成液状,逐口喂给病人的一种方法。


3
、服药温度

服药温度也是服药方法中应注意的内容。服药温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药汤剂的药液温度或用于送服的、酒等温度而言。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

  
1)热服: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用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或真热假寒证用寒药时,属“寒者热之”和“治热以寒”之法,以减少病人服药格拒。
  
2)温服:是将煎好的汤剂或送药的水等放温后再服用。一般汤剂均采用温服。
  
3)冷服: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常用于热证用寒药或真寒假热证用热药。属“热者寒之”、“热药冷服”、“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大法。
   
此外,服药剂量在服药方法中也需重视的一个问题,虽用药的剂量一般由医生确定,但护理人员也应掌握和了解,以便在有误时给以及时指出。

   
四、服药后护理  除了认真做好服药时间及方法外,还应做好服药后的护理。

  1
、服药后应注意休息,观察有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须严密观察和记录。

  2
、观察药物效果和反应,如服解表药后,应给病人喝些热粥或热饮,以助药力。冬令感冒还需稍盖衣被,让其周身微汗出。服涌吐药后要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次数,服泻下药后应观察泻下次数,大便性质、量等。服排石汤要观察二便情况,检查有无结石排出等。对服用逐水药或剧毒药时,应事先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和可能发生的反应。服药后要观察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
、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应告诉中西药服用的方法的间隔时间。

  4
、注意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中医历来有“药食同源”之说。这是因为药性和食性都有“四气”即寒、热、温、凉和“五味”即辛、甘、酸、苦、咸的相同内容和区别。同时某些食物本是药物,既可食用,又当药用。如大枣、莲子、桂圆、百合、山药、赤小豆、海带、甲鱼、桑椹、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药性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与药性相顺应,食物能增强药物的作用;食性与药性相反,食物便会降低药物的作用。如热证病人用寒药治疗的同时,食物应选用寒凉之品,以顺应病、和药物的药性;同样,寒证病人使用热药治疗时也应给以温热性食物。这样治疗效果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反之,就会降低药物的效果。 总之,食物的正确选择,对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具有与用药同等重要的位置,必须认真掌握,正确执行。 此外,饮食因素还可能对中药的吸收有多种多样的影响,护理人员也应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妨碍吸收的因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1-4-27 20:59:1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自由天空老师,学习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4-28 18:55: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银珠 的帖子

不客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2-7-13 13:17:4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天空老师!平常我们是以业务学习的形式讲解这些内容,就没想到以”规范“的形式罗列出来。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2-12-3 20:57:54 | 只看该作者
天空老师是学中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3-1-19 20:45:29 | 只看该作者
下载了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