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体液不足:与失血 / 失液(如失血性休克)、血管扩张(如感染性休克)有关 | 失血性休克:创伤出血、术后渗血;感染性休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体液外渗 | 1. 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快速输平衡盐溶液(1000-1500ml/h),感染性休克 30ml/kg 晶体液冲击;2. 监测指每 15 分钟测 BP、HR,记录尿量(维持>30ml/h),CVP 维持 5-12cmH₂O;3. 血管活性药护理用输液泵控制去甲肾上腺素速度(0.1-0.5μg/(kg・min)),避免药液外渗(外渗时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 |
2. 有感染的风险:与免疫力下降(休克致组织灌注不足)、侵入性操作有关 | 休克时白细胞功能抑制,中心静脉导管、尿管等侵入性操作增加感染途径 | 1. 无菌操作[size=11.0000pt]:导管穿刺点每日消 毒(用安尔碘),更换敷料(透明敷贴 7 天 1 次); 2. 感染监测[size=11.0000pt]:每 4 小时测体温, 观察导管尖端有无红肿,血常规异常及时报告; 3.预防性用药 感染性休克 2 小时内用广谱抗生素(如亚胺培南), 根据药敏调整 |
3. 焦虑:与病情危急(意识模糊、疼痛)、担心预后有关 | 休克患者多伴意识障碍,家属因 “病情重、抢救频繁” 产生焦虑 | 1. 病情沟通:向家属简明说明休克 阶段(如缺血缺氧期→淤血期),告知抢救措施( 如补液、用药);2. 心理支持:意识清 醒患者用肢体语言安抚(如握手),家属陪伴时指 导其轻声交流,减少恐惧 |
14 体液不足:与失血 / 失液(如失血性休克)、血管扩张(如感染性休克)有关 | 失血性休克:创伤出血、术后渗血;感染性休克: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致体液外渗 | 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快 速输平衡盐溶液(1000-1500ml/h),感染性休克 30ml/kg 晶体液冲击;2. 监测指每 15 分钟测 BP、HR,记录尿量(维持>30ml/h), CVP 维持 5-12cmH₂O;3. 血管活性药护理[size= :用输液泵控制去甲肾上腺素速度 (0.1-0.5μg/(kg・min)),避免药液外渗(外渗时 用酚妥拉明局部封闭) |
1. “问题 - 机制 - 干预” 对应:如 “皮肤完整性受损” 需先明确损伤原因(烧伤热力、骨折卧床),再针对性采取创面护理、体位护理;
2. 并发症防控融入措施:所有护理措施均包含 “预防并发症” 维度(如骨折的血栓预防、术后的感染预防),呼应前文并发症内容;
3. 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老年 / 儿童、基础病)调整措施(如老年烧伤患者增加营养支持、儿童骨折患者用玩具分散疼痛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