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查看: 26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下肢骨折的规范治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7:5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刘儒森   
写在课前的话
常见的下肢骨折包括股骨的骨折、胫腓骨的骨折、髌骨骨折以及半月板与韧带的损伤等。股骨的骨折又分为股骨颈、股骨粗隆以及股骨干的骨折。下肢的骨折发生率也较高,其危害性较大,尤其对于老年人。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掌握股骨的骨折、胫腓骨的骨折、髌骨骨折以及半月板与韧带的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一、股骨颈骨折
(一)股骨颈解剖特点
股骨头、股骨颈与髋臼共同组成髋关节,是躯干和下肢的重要连接装置和承重结构。股骨颈在矢状面上与股骨干并不在同一平面上,股骨颈有向前的12~15 度角称为前倾角。股骨颈的长轴线与股骨干的纵轴线之间形成颈干角,约110~140 度,平均127 度。若颈干角大于127 度,为髋外翻,小于127 度为髋内翻。股骨头血运供应主要来自于股深动脉发出的旋股内侧动脉,如果外伤造成旋股内侧动脉的损伤,是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原因。
(二)股骨颈骨折原因与临床表现
股骨颈骨折多数发生在中、老年人,这与骨质疏松导致的骨质下降有关。青壮年发生股骨颈骨折的可能性较小,一旦发生多为严重暴力创伤所致。股骨颈不完全性骨折主要是裂纹骨折,骨的连续部分中断,类似于青枝骨折,属于稳定骨折。完全性骨折的骨折线贯穿整个股骨颈,根据移位的程度又分为无移位的完全骨折,部分移位的完全骨折,完全移位的完全骨折一般为不稳定骨折。
老年患者髋关节外伤后会出现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敢站立及行走。但股骨颈的稳定性骨折,骨折后髋部疼痛不重,部分患者仍可站立和行走,活动几天后出现髋部疼痛加重,以致不能站立和行走。体格检查,可以发现患肢呈短缩、外旋畸形,外旋度数多为45~60 度。如果外旋度数达到90 度应怀疑转子间骨折。X线检查可以了解骨折的移位情况
(三)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稳定性骨折、体质差、有手术禁忌者不全骨折、无明显移位等稳定性的骨折。具体的方法是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需要卧床8周。3个月后扶拐不负重下地行走,6 个月可逐渐弃拐行走。非手术治疗需要卧床时间较长,对于老年患者应该注意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比如褥疮、血栓、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
手术治疗的指征有如下几方面。第一,年龄在65 岁以上,头下型骨折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几率较高,可以手术行股骨头置换术。第二,不稳定骨折难以通过手法或者牵引复位时,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第三,年轻患者为防止下肢短缩,活动障碍,应通过手术达到解剖复位。第四,对于畸形愈合、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的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坏死影响下肢功能者,也可以行手术治疗。多采用髋关节置换术。
手术的方法有三种,第一闭合复位内固定,可采用空心加压螺纹钉进行内固定;第二,切开复位内固定,同样也可以用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第三,人工髋关节半髋或全髋置换术。内固定后卧床3 周,6~8 周可扶双拐不负重行走;髋关节置换术后1 周可下地活动,可用助行器辅助行走。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概况与临床表现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此骨折是发生在股骨大小粗隆间的骨折。在股骨颈、股骨干连接的内后方形成致密的纵行骨板,称为股骨矩。股骨矩是否完整决定了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粗隆间骨折又称为转子间骨折,发生的原因是患者在跌倒时身体发生扭转的间接暴力,或大转子在直接暴力撞击下都可发生此类骨折。还有比如骨囊肿、骨肿瘤等骨病好发于转子间,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
根据股骨矩是否完整,分为稳定性骨折与不稳定性骨折。根据Evans分类方法将此类骨折分为五型。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为顺转子间骨折,稳定性骨折;Ⅱ型:股骨矩完整,I型+骨折移位+小转子骨折;Ⅲ型:累及股骨矩+骨折移位+转子间后方骨折;Ⅳ型:大小转子间粉碎骨折,股骨矩破坏;Ⅴ型:反转子间骨折,股骨矩破坏严重,最不稳定。
转子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临床表现与股骨颈骨折基本相同。主要不同点是往往在大小转子区有皮下淤血,患肢外旋畸形的角度更加明显,它可以达到90 度,X线平片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了解骨折的易位情况。
(二)治疗原则
稳定性骨折可以采用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牵引术,时间持续6~8 周。牵引过程中注意,随时测量下肢长度,并拍X光片复查,防止过度牵引或牵引不足。非手术治疗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多数学者主张大部分的粗隆间骨折的病人应早期手术治疗,尽量恢复功能,减少并发症,使生活自理能力尽量达到伤前水平。对不稳定性骨折或通过非手术治疗难以复位的,可以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牢固的内固定方式可以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并发症。
三、股骨干骨折
(一)股骨干骨折概况与临床表现
股骨是人体最长、最粗、承受力量最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指小粗隆下2~5 cm至股骨髁上2~5 cm的骨干骨折。股骨干在遭受强大暴力时,才能发生骨折。股骨干周围有丰富的肌肉包绕,骨折后容易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强大的直接暴力作用于股骨,造成股骨干横行或粉碎性骨折,比如直接打击、车轮碾压等。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往往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间接暴力造成的骨折,软组织损伤一般较轻。
骨折部位不同,受不同肌肉牵拉,造成不同的骨折易位。股骨干上1/3、股骨干中1/3、股骨干下1/3的骨折分别的表现及其成因是怎样的呢?
股骨干上1/3骨折,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外旋肌的牵拉,近折端向前外及外旋方向移位,远折端则由于内收肌的牵拉,向内后方移位;股骨干中1/3的骨折,由于内收肌的牵拉,使骨折向外成角;股骨干下1/3的骨折,远折端由于腓肠肌的牵拉,向后易位。骨前外、内肌牵拉的合力可以时近折端向前上易位,形成短缩畸形。另外股骨干骨折的移位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暴力作用的方向,力量的大小,搬运方法等。其临床表现的一般体征有患肢肿胀、疼痛、皮下有淤斑,严重的出血,可以出现失血性休克。专有的体征是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骨擦感。X线平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及移位情况。
(二)股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
对于稳定的股骨干骨折,患者全身情况较差,软组织损伤较重的,可以行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一般需要8~10 周,如果X线检查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可以在维持牵引下进行功能锻炼,也可以改用外固定,比如石膏、小夹板等,不宜早期负重。对于非手术疗法治疗失败,有多处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不宜长期卧床,无污染的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者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各种钢板内固定,现在临床上采用较多的是带锁髓内钉固定。
四、胫腓骨骨折
对于没有移位的胫腓骨骨折可复位后进行外固定,而对于不稳定的骨折可采用骨牵引的方法给予外固定。然而,对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应怎样处理呢?对于距踝关节10 cm内的腓骨骨折又有怎样的明确规定呢?
(一)胫腓骨折概况与临床表现
胫骨是主要的承重骨,腓骨虽只承担体重的1/6,但腓骨下段参与了踝关节的构成。胫骨干横切面呈三棱型,在中下1/3交界处变为四边形,在三棱型和四边型交界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胫骨上1/3骨折,容易造成胫后动脉损伤,可以引起小腿的骨筋膜室综合症,造成下肢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甚至缺血坏死。此部位的骨折致残率很高。胫骨中下1/3骨折容易损伤胫骨上端的滋养动脉,影响胫骨远端的血液循环,因此此类骨折容易造成胫骨下1/3骨折的迟缓愈合。胫骨颈有移位的骨折,可以导致邻近腓总神经的损伤。胫腓骨骨折可以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引起。单纯的胫骨骨折由于腓骨的支撑不容易发生移位,而单纯的腓骨骨折也不容易发生移位,导致胫腓骨骨折的暴力往往较大,软组织损伤较重,其移位受多方面影响,并发症较多。
骨折后可有小腿肿胀、疼痛,可有畸形及异常活动。小腿的骨折多为开放性骨折。X线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
(二)治疗原则
胫骨骨骨折的治疗目的是矫正成角、旋转畸形,恢复胫骨上下关节面的平行关系,恢复肢体的长度。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没有移位的胫腓骨骨折,通过手法复位的横形或短斜性骨折,可以在复位后给予外固定,同时应注意防止外固定的并发症。一般需要固定6~8 周后,逐渐扶拐行走。
不稳定的胫腓骨骨折,可以采用骨牵引,复位后给予外固定,持续牵引应注意测量肢体的长度,避免牵引过度导致骨不愈合。6~8 周后拆下牵引改用外固定,逐渐扶拐行走。对手法复位失败、严重粉碎性骨折、胫腓骨双骨折、污染轻的开放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先固定胫骨,4~6 周可逐渐负重行走。
五、髌骨骨折
髌骨是全身最大的籽骨,是肱四头肌作用于胫骨的止点,参与伸膝装置的构成,并与股骨组成髌股关节,在伸膝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髌骨在髌股关节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髌骨骨折作为关节内骨折,其复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髌骨可以加强伸膝和屈膝的力量,所以髌骨骨折后应当尽量恢复完整性。髌骨骨折应该使骨折的髌骨关节面尽量达到解剖复位,防止创伤性关节炎发生。髌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引起。比如跪地,髌骨受到直接撞击发生骨折,间接暴力多为股四头肌的强烈收缩。髌骨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患者受伤后可以出现膝关节的肿胀、淤血,膝关节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可以见到髌骨前方有压痛,有时可以扪及骨折分离出现的凹陷。膝关节正侧位X线的检查可以了解骨折的类型及移位情况。
对无移位的髌骨骨折,可以采取非手术治疗,应用外固定装置固定髌骨于膝关节的伸直位,时间约为4~6 周。期间应该注意股四头肌舒缩功能的锻炼,防止伸膝装置黏连。如果膝关节伤后积血较多,血肿张力大,可以行膝关节穿刺抽血,穿刺后应加压包扎。如果髌骨骨折分离移位超过0.5 cm,或骨折存在前后移位,都是手术治疗的指征。术后4~6 周开始膝关节伸屈功能锻炼。对于髌骨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无法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可以做髌骨切除。4 周以后可以开始功能锻炼,像这类髌骨全切除的患者,术后膝关节的伸屈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半月板是位于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其作用是稳定、润滑膝关节,减轻振荡,协同膝关节活动。它的解剖特点是内部没有血液循环,靠近关节囊连接处的1/3可以从滑膜中得到血液供应,其余靠关节滑液营养,所以半月板一旦损伤靠自身修复比较困难。半月板有内侧外侧两个半月板组成。内侧较大,呈英语字母“C”型,外侧较小,呈英语字母“O”型。半月板中央薄,边缘厚。
研磨力量是导致半月板损伤破裂的主要原因,还有长时间的半蹲位或蹲位工作,最容易出现半月板损伤。导致半月板损伤主要有四个因素,即屈曲、内收和外展、挤压、旋转。半月板损伤往往有外伤史,而慢性损伤患者没有外伤史,多见于体力劳动者或者是运动员。可出现膝关节肿痛,不敢伸直和屈曲,急性患者多有关节积血;慢性阶段肿胀不明显,出现关节弹响,关节绞索,关节间隙压痛等。
检查半月板损伤的试验有过伸过屈实验,半月板旋转实验、研磨实验,蹲走实验。这些试验只能提示半月板可能有损伤,但不能作为确诊的依据。关节造影是有创检查,现在应用较少,而核磁共振检查应用较多,逐步替代了关节造影。最有诊断意义的是关节镜,既可以作为诊断手段,又可以作为治疗方法,现在应用广泛。
急性半月板损伤时可以用长腿石膏托固定4 周,有积血者可以在局麻下抽取积血,然后加压包扎,急性期过去后,疼痛减轻可以开始做四头肌功能锻炼,以免发生肌萎缩。明确诊断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做半月板撕裂部分切除术,三周后下地活动。关节镜手术属于微创,可以做半月板成形和半月板切除术,目前对于半月板损伤主张采用关节镜手术。
七、膝关节韧带损伤
膝关节的关节囊松驰、薄弱,关节的稳定性主要是依靠韧带和肌肉。膝关节的韧带包括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其中以内侧副韧带最为重要。膝关节韧带损伤都有外伤史,以青少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运动员最为多见。受伤时有时可以听到韧带断裂的响声,很快便因剧烈疼痛而不能继续运动和工作,膝关节可以出现肿胀、压痛、积血积液、膝部肌肉痉挛,患者不敢活动膝部。膝关节处于强迫体位,或伸直或者屈曲。膝关节侧副韧带的断裂处有明显的压痛点,有时还会摸到卷曲的韧带断端。关节镜检查对于诊断交叉韧带损伤十分重要。
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治疗原则。内侧副韧带扭伤或者部分断裂可以行保守治疗,用长腿管型石膏固定4~6 周。完全断裂者要及早修补;外侧副韧带损伤尤其是断裂者,应立即进行手术修补。凡不满两周的前交叉韧带断裂,应该争取手术缝合,如果在韧带体部断裂,最好再移植一根肌腱以增强交叉韧带的稳定性。一般选用髌韧带的中1/3作为移植材料。对部分断裂者可以缝合断裂部分,再用石膏制动4~6 周。断裂的后交叉韧带是否要缝合以往有争论,目前意见是偏向于在关节镜下早期修复早期重建。
下肢骨折除与上肢骨折相类似的注意点外,比较特别的是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死亡骨折,非手术治疗势必延长患者的卧床时间,这样会造成长期卧床发生相应的并发症。后果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褥疮、肺部感染、血栓等,这些并发症有时可以危及生命。为了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应当适当放宽手术的适应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