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各系统急症识别、处理与指导典型案例集 护理之声 李冰整理
一、创伤系统急症:多发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案例场景】43 岁女性骑电动车与小车相撞,急诊入院时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血压 58/41mmHg、心率 113 次 / 分,腹部膨隆伴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45g/L,腹部 CT 提示腹膜后巨大血肿、右肾静脉撕裂,腹腔积血约 5000ml。 【急症识别要点】1.休克分期判断:符合休克抑制期表现 —— 意识淡漠、收缩压<90mmHg、Hb<70g/L(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P33),且存在活动性出血证据(腹腔积血、血红蛋白骤降)。 2.损伤定位线索:腹肌紧张 + 全腹压痛反跳痛提示腹腔脏器损伤,结合 CT 结果锁定肾静脉、下腔静脉撕裂等致命伤。 3.并发症预警:合并右侧 10-12 肋骨骨折 + 肺挫伤,需警惕呼吸功能衰竭风险。 【紧急处理流程】1.即刻复苏(黄金 1 小时) ◦ 气道管理:面罩高流量吸氧(8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5%,备好气管插管设备。 ◦ 循环支持:建立 2 条 18G 锁骨下静脉通路,快速输注乳酸林格液 1500ml + 红细胞悬液 8U + 血浆 400ml,静脉泵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80/50mmHg。 ◦ 止血干预:静滴氨甲环酸抑制纤溶亢进,同时完成术前备血(红细胞 12U、血浆 800ml)。 2.多学科协同救治 ◦ 启动创伤团队(TTA):普外科、泌尿外科、ICU 等专科医师同步评估,30 分钟内完成增强 CT 检查明确损伤部位。 ◦ 损伤控制手术:全麻下行 "剖腹探查 + 下腔静脉修补 + 右肾切除 + 小肠破裂修补术",术中控制出血后放置腹腔引流管 3 根,手术历时 2.5 小时,术中再输血 2500ml。 【健康指导重点】1.术后监护期指导 ◦ 引流管管理:告知家属 "腹腔引流管若出现鲜红色液体每小时>100ml 需立即呼叫医护",示范引流袋低于伤口 30cm 的固定方法。 ◦ 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每次 5 秒吸气、8 秒呼气),每 2 小时协助翻身拍背,预防肺挫伤继发感染。 2.出院康复指导 ◦ 活动计划:术后 1 个月内避免弯腰搬重物,3 个月后可逐步恢复轻度家务,6 个月复查腹部 CT 评估腹膜后恢复情况。 ◦ 应急预警:强调 "若出现伤口渗血、头晕心慌、尿量减少(<30ml/h)需立即就诊",随身携带出院小结标注手术方式及输血史。 二、消化系统急症:急性重症胆管炎(胆源性脓毒血症)【案例场景】94 岁女性因 "寒战高热 1 月,加重 1 天" 入院,体温 40.2℃、心率 132 次 / 分、呼吸 30 次 / 分,右上腹压痛明显,Murphy 征阳性。实验室检查:降钙素原 28.6ng/ml(正常<0.5ng/ml)、白介素 - 6 2077pg/ml,MRCP 示胆总管结石伴胆管扩张,诊断为急性重症胆管炎合并脓毒血症。 【急症识别要点】1.典型三联征 + 休克先兆:高热寒战 + 右上腹疼痛 + 黄疸(Charcot 三联征),伴心率>120 次 / 分、呼吸急促,符合重症胆管炎诊断标准(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P475)。 2.感染严重程度评估:降钙素原>20ng/ml 提示重度细菌感染,结合高龄、心功能不全(BNP 4108pg/ml),属于极高危患者。 【紧急处理流程】1.感染控制与器官支持 ◦ 抗菌治疗:1 小时内静滴头孢哌酮舒巴坦 2.0g + 甲硝唑 0.5g,同时留取血培养 + 胆汁培养标本。 ◦ 胆道引流:急诊全麻下行 "胆囊切除 + 胆总管切开取石 + T 管引流术",手术历时 34 分钟,术中引流出脓性胆汁约 200ml。 ◦ 循环监测:术后转入 ICU,持续心电监护,输注平衡液纠正脱水,予呋塞米 20mg 静推改善心功能。 2.高龄患者特殊护理 ◦ 呼吸支持:术后 6 小时实施无创通气(BiPAP 模式),逐步过渡到鼻导管吸氧,每日复查血气分析调整参数。 ◦ 营养支持:术后第 2 天启动肠内营养(米汤 50ml/h),根据耐受情况每日增加 50ml,避免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 【健康指导重点】1.T 管护理专项指导 ◦ 日常维护:示范 T 管固定方法(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于衣裤外侧),强调 "避免牵拉管道,洗澡时用保鲜膜包裹接口处"。 ◦ 异常识别:教会观察引流液性状 —— 正常为淡黄色清亮液体,若出现脓性、血性或量骤减(<50ml/d)需及时就医。 2.基础病管理与随访 ◦ 饮食调控:指导低脂饮食(每日脂肪<30g),避免蛋黄、动物内脏等食物,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芹菜、菠菜)。 ◦ 复查计划:术后 4 周返院行 T 管造影,确认胆道通畅后拔除 T 管;每月监测肝功能 + 血常规,持续 6 个月。 三、骨骼肌肉系统急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案例场景】72 岁男性髋关节置换术后第 5 天,自行弯腰捡拖鞋后突发右髋部剧痛,无法活动,查体见右下肢短缩 2cm 伴外旋畸形,X 线示假体头脱出髋臼窝。追问病史,患者术后未严格遵循 "避免屈髋>90°" 的医嘱。 【急症识别要点】1.典型体征匹配:下肢短缩 + 外旋畸形 + 关节活动受限,完全符合髋关节假体脱位的特征性表现(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P642)。 2.诱因追溯:弯腰动作导致髋关节屈曲超过安全角度,破坏假体稳定性,属于术后早期(<1 周)脱位常见原因。 【紧急处理流程】1.即刻制动与复位 ◦ 体位管理:协助患者平卧,在患肢下方垫软枕保持外展 15°,禁止随意搬动或尝试自行复位。 ◦ 麻醉复位:在静脉镇静(咪达唑仑 5mg)下,由骨科医师实施 Allis 法复位,复位后复查 X 线确认假体位置正常。 ◦ 固定保护:佩戴髋关节外展支具,限制髋关节屈曲<70°,卧床期间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 2.疼痛与功能管理 ◦ 镇痛干预:复位后予帕瑞昔布钠 40mg 静推,随后口服塞来昔布 200mg 每日 2 次,维持疼痛评分<3 分。 ◦ 早期康复:复位后第 2 天开始踝泵运动(每小时 10 次),第 3 天在助行器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避免单腿站立。 【健康指导重点】1.活动禁忌强化教育 ◦ 高危动作清单:用图示说明 "三不做"—— 不弯腰捡物、不交叉双腿、不坐矮于 45cm 的凳子,演示正确穿鞋袜(使用长柄鞋拔)。 ◦ 体位转换指导:教会 "侧身三步法"—— 先移向健侧、双腿间夹枕、用健腿支撑起身,避免患肢内收内旋。 2.出院后长期管理 ◦ 支具使用:强调外展支具需佩戴 6 周,夜间睡觉时可取下但需保持双腿间夹枕。 ◦ 随访计划:术后 1、3、6 个月复查 X 线,若出现髋部疼痛加重、活动受限需立即就诊,避免延迟处理导致假体磨损。 四、循环系统急症:腹主动脉瘤破裂(失血性休克)【案例场景】55 岁男性突发剧烈腹痛伴胸闷 1 小时,随即意识丧失,急诊入院时血压 70/40mmHg、心率 140 次 / 分,腹部膨隆紧张,腹部 CT 示腹主动脉瘤直径 85mm,瘤体破裂伴腹腔积血。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10 年,未规律服药。 【急症识别要点】1.特征性表现:"剧烈腹痛 + 休克 + 腹部搏动性包块" 三联征(第七版外科护理学 P396),CT 证实瘤体破裂为致命病因。 2.风险分层:动脉瘤直径>50mm 属于破裂高危(正常<30mm),结合高血压病史,符合 "慢性病变急性发作" 特点。 【紧急处理流程】1.抢救与手术衔接 ◦ 快速复苏:建立 2 条中心静脉通路,输注平衡液 2000ml + 红细胞悬液 6U,同时启动输血科紧急配血程序。 ◦ 微创止血:直接转运至杂交手术室,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通过覆膜支架封堵破裂口,手术历时 90 分钟。 ◦ 循环监测:术后转入 ICU,持续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目标维持收缩压 110-130mmHg,避免血压过高导致支架移位。 2.术后并发症防控 ◦ 内漏监测:术后 24 小时复查腹部超声,观察支架周围有无异常血流信号,每周监测血常规排除隐性出血。 ◦ 肾功能保护:输注晶体液维持尿量≥0.5ml/kg・h,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健康指导重点】1.血压管理核心指导 ◦ 药物依从性:强调 "终身服用降压药",演示电子血压计使用方法,要求每日早晚测量并记录(目标<130/80mmHg)。 ◦ 饮食调控:指导低盐饮食(每日<5g),避免饮酒及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多食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 2.长期随访与应急准备 ◦ 影像学复查:术后 1、3、6 个月及每年复查腹主动脉 CTA,监测支架位置及瘤体变化。 ◦ 急救预案:告知家属 "若出现突发腹痛、腰背部剧痛需立即拨打 120",随身携带疾病诊断卡(注明动脉瘤类型、手术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