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护理目标 一、急症期安全保障目标1. 溶栓后 24 小时内无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皮肤黏膜出血、消化道出血),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稳定(血压控制在<140/90mmHg,心率 60-100 次 / 分,呼吸 16-20 次 / 分); 2. 重症肺炎症状缓解,呼吸道通畅,无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加重表现(如体温<37.3℃,血氧饱和度≥95%)。 二、神经功能康复目标1. 运动功能:分阶段提升右侧肢体肌力 —— 急性期(6.10-6.17)维持关节活动度,无肌肉萎缩 / 关节僵硬;稳定期(6.18-6.24)右侧上下肢肌力从 2 级提升至 3 级,可协助完成坐起、床边站立;康复期(6.25-7.5)肌力提升至 4 级,可自主扶助行器行走 20 米,完成简单精细动作(如抓握水杯、夹豆子); 2. 言语功能:混合性失语改善,从 “仅能理解、无法表达” 过渡至可清晰说短句(如 “我要喝水”“谢谢”),能通过需求卡片 / 简单手势准确表达基础需求(口渴、疼痛、如厕)。 三、基础病管控目标1. 高血压:血压长期稳定在 135-145/85-90mmHg(动态血压监测平均值达标),无体位性低血压或血压骤升; 2. 2 型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在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逐步降至 7.0% 以下,无低血糖(心慌、出汗、意识模糊)或高血糖酮症风险; 3. 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 2.6mmol/L 以下(符合脑梗死二级预防标准),总胆固醇<5.2mmol/L。 四、并发症预防目标1. 压疮:住院期间皮肤完整,骶尾部、足跟等骨隆突处无红肿、破损(Braden 评分从 12 分提升至 18 分以上); 2. 深静脉血栓(DVT):右侧肢体无肿胀、疼痛,下肢腿围差<2cm,D - 二聚体维持在正常范围(<0.5mg/L); 3. 其他:无肺部感染加重、营养不良(血清白蛋白≥35g/L)、便秘(每日排便 1 次,无排便困难)等并发症。 五、心理与社会支持目标1. 焦虑情绪缓解: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从 55 分(中度焦虑)降至 40 分以下(轻度或无焦虑),夜间入睡困难改善,可主动配合护理与康复训练; 2. 照护能力提升:患者及家属掌握基础病监测(血压、血糖测量)、康复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言语训练)、应急处理(低血糖、出血症状识别)方法,能独立完成出院后日常照护。 六、出院延续护理目标1. 出院时患者 Barthel 指数评分从 30 分(重度依赖)提升至 70 分以上(中度依赖或轻度依赖),可自主完成进食、穿衣,协助下如厕、洗澡; 2. 建立 “医院 - 社区 - 家庭” 衔接机制,患者及家属明确出院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的复查计划(头颅 MRI、血脂、血糖等),掌握康复训练的长期执行方案,降低脑梗死复发风险。 以上护理目标完全基于该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具体病情(如溶栓治疗、基础病、功能缺损程度)及护理报告中的核心护理重点(溶栓安全、分阶段康复、基础病精细化管理等)设定,未涉及其他文件内容,确保与报告高度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