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水肿患者分级干预 护理之声 李冰整理
(基于水肿程度分级,结合《心力衰竭诊疗指南(2025 版)》《肾病综合征护理规范》,聚焦 “饮食 - 体位 - 药物 - 监测” 协同干预,兼顾安全性与可操作性) 一、各分级水肿的详细干预建议(一)Ⅰ 度水肿(轻度,凹陷<1cm,恢复<30 秒)1. 基础干预(核心:预防水肿加重)• 饮食管理: ◦ 限钠:每日钠盐摄入<5g(约 1 啤酒瓶盖量),避免高钠食物(如咸菜、酱菜、加工肉肠、罐头食品),烹饪时用醋、柠檬汁替代盐调味; ◦ 控液:无特殊限制(如无心衰、肾衰),每日饮水量保持 1500-2000ml(以尿量 1500-2000ml/24h 为平衡标准),避免过量饮水增加循环负担。 • 体位护理: ◦ 休息时取 “下肢抬高位”:平卧时在小腿下方垫软枕(高度 15-30°,约 1-2 个枕头叠放),每次 30 分钟,每日 3-4 次,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 避免久坐久站:久坐时每 30 分钟起身活动 5 分钟(如缓慢散步),站立时交替踮脚(每次 10-15 下),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 活动指导: ◦ 每日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 30 分钟、太极拳),避免卧床不动(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活动强度以 “不出现疲劳、水肿加重” 为宜。 2. 监测与随访• 每日监测:晨起空腹测量体重(穿相同衣物、用同一台秤),记录下肢水肿范围(如 “仅脚踝水肿”),若 1 周内体重增加>1kg,提示水肿进展,及时就医; • 随访频率:无基础病者每 2 周随访 1 次,有基础病(如高血压、早期肾病)者每周随访 1 次,复查电解质(钠、钾)、肾功能。
(二)Ⅱ 度水肿(中度,凹陷 1-2cm,恢复 30 秒 - 2 分钟)1. 强化干预(核心:控制水肿进展 + 保护器官功能)• 饮食管理: ◦ 严格限钠:每日钠盐摄入<3g,避免隐形高钠(如酱油、味精,10ml 酱油≈1.6g 盐),选择低钠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 ◦ 控液:若合并心衰 / 肾衰,每日饮水量 = 前一日尿量 + 500ml(如尿量 1000ml,饮水量 1500ml),避免过量导致体液潴留。 • 体位与活动: ◦ 延长下肢抬高时间:每次 45-60 分钟,每日 4-5 次,夜间睡眠时可将床尾抬高 10-15°(用床尾支架),持续促进静脉回流; ◦ 限制剧烈活动:避免快走、爬楼梯等增加心脏负荷的活动,选择 “床上踝泵运动”(平卧时勾脚 - 伸脚,每次 10-15 下,每日 5-6 次),预防肌肉萎缩与血栓。 • 药物干预(遵医嘱): ◦ 轻度利尿剂:如氢氯噻嗪 25mg,每日 1 次(晨起服用,避免夜间排尿影响睡眠),服用期间监测血钾(防止低钾血症,可适当补充香蕉、橙子等含钾食物); ◦ 病因治疗:如肾病综合征患者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心衰患者予 ACEI 类药物(依那普利),控制原发病以减轻水肿。 2. 监测与并发症预防• 每日监测:除体重、水肿外,记录 24 小时尿量(用带刻度的尿壶),若尿量<1000ml/24h,提示利尿剂效果不佳或肾功能恶化; • 并发症防控:观察下肢皮肤颜色(如出现发紫、发凉,提示静脉血栓),若出现下肢疼痛、肿胀不对称,及时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 随访频率:每周随访 1 次,复查血常规、白蛋白、肾功能、电解质,根据结果调整利尿剂剂量。
(三)Ⅲ 度水肿(重度,凹陷>2cm,恢复>2 分钟)1. 高级干预(核心:快速减轻水肿 + 预防器官衰竭)• 饮食管理: ◦ 极严格限钠:每日钠盐摄入<2g,完全避免高钠食物,必要时选择无盐食品(如无盐面包、无盐酱油); ◦ 严格控液:合并心衰 / 肾衰时,每日饮水量<1000ml,避免饮水过快(每次<100ml,间隔 30 分钟以上),防止急性肺水肿。 • 体位护理: ◦ 绝对卧床休息:取 “半坐卧位”(床头抬高 45-60°),下肢垫软枕,减少回心血量,缓解呼吸困难(重度水肿常伴心衰); ◦ 避免下肢受压:穿宽松棉质衣物,避免过紧袜子 / 裤子,防止皮肤破损(水肿皮肤张力高,易破溃感染)。 • 药物干预(遵医嘱): ◦ 强效利尿剂:如呋塞米 20-40mg 静推,每日 1-2 次,推注时间>5 分钟(避免过快导致低血压),必要时联合螺内酯(保钾利尿剂),预防低钾血症; ◦ 白蛋白补充:若白蛋白<25g/L,予白蛋白 10-20g 静滴(滴速<2ml/min),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强利尿剂效果(输注后 30 分钟使用利尿剂,效果更佳)。 2. 严密监测与急救准备• 每 4 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记录尿量(每小时尿量<30ml 提示肾灌注不足),观察水肿范围(如是否蔓延至大腿、腹部); • 急救准备:备好吸氧装置、强心药物(如西地兰),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立即予高流量吸氧(6-8L/min,湿化瓶加 20%-30% 乙醇),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 随访频率:每日评估病情,根据水肿减轻情况调整利尿剂剂量,待水肿降至 Ⅱ 度以下,逐渐过渡到口服利尿剂。
(四)Ⅳ 度水肿(极重度,全身水肿 + 胸 / 腹水)1. 急救干预(核心:挽救生命 + 减轻器官压迫)• 体位与呼吸支持: ◦ 强迫半坐卧位:床头抬高 70-80°,下肢下垂(避免回心血量增加),若出现呼吸衰竭,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模式选择 BiPAP,改善氧合); ◦ 胸 / 腹水引流:若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行胸腔穿刺引流(首次放液<600ml,避免肺水肿);腹腔积液导致腹胀严重,行腹腔穿刺引流(首次放液<1000ml,防止低血压)。 • 药物与营养支持: ◦ 利尿剂联合治疗:如呋塞米 40-80mg + 托拉塞米 10-20mg 静滴,同时予氯化钾静脉补钾(维持血钾 3.5-5.5mmol/L),避免电解质紊乱; ◦ 肠外营养支持:若患者无法进食(腹胀严重),予肠外营养(含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每日热量摄入 25-30kcal/kg,维持基本营养需求,避免营养不良加重水肿。
2. 重症监测与并发症处理• 持续监测: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血氧),每小时记录尿量、腹围(每日同一时间测量,绕脐一周),若腹围每日增加>2cm,提示腹水增多; • 并发症处理: ◦ 皮肤感染:水肿皮肤破溃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涂抹莫匹罗星软膏,覆盖无菌纱布,每日换药,避免感染扩散; ◦ 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患者):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0.5g/kg),予乳果糖口服(促进氨排泄),监测血氨水平; • 多学科协作:联合肾内科、心内科、消化科会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如肾衰患者予血液透析超滤脱水,心衰患者予 CRRT 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转入普通病房。
二、特殊人群水肿的干预注意事项(一)老年水肿患者(≥70 岁)• 用药调整:利尿剂选择 “小剂量起始”(如呋塞米 10mg 每日 1 次),避免剂量过大导致低血压(老年患者血管调节能力差),同时监测肾功能(避免肾损伤); • 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拭水肿部位(水温 37-40℃,避免烫伤),涂抹润肤露(无刺激性),防止皮肤干燥开裂,定期翻身(每 2 小时 1 次),预防压疮。 (二)糖尿病肾病水肿患者• 血糖控制:空腹血糖维持 4.4-7.0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10.0mmol/L,避免高血糖加重肾损伤(肾损伤会进一步导致水肿); • 限钾管理:若肾功能不全(血肌酐>133μmol/L),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蘑菇),每日钾摄入<2g,防止高钾血症(利尿剂可能导致血钾异常)。 (三)妊娠期水肿患者(生理性水肿除外)• 安全干预:避免使用利尿剂(可能影响胎儿发育),以体位护理为主(休息时抬高下肢,避免长时间站立),选择低盐饮食(每日<5g),适当散步(促进循环); • 风险识别:若水肿伴随血压升高(>140/90mmHg)、蛋白尿(>300mg/24h),提示子痫前期,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三、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要点(一)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水肿观察:教会家属 “按压胫骨前皮肤” 判断水肿程度,制作 “水肿日记”,记录每日体重、尿量、水肿范围,便于医生评估病情; • 药物服用:告知患者利尿剂需 “晨起服用”(避免夜间排尿影响睡眠),不可自行增减剂量(如水肿减轻后擅自停药,易导致水肿复发),出现乏力、心慌(低钾血症表现)及时就医。 (二)紧急情况识别• 需立即就医的情况: ① 水肿突然加重(如 1 天内体重增加>2kg),伴随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 ② 下肢水肿不对称,伴随疼痛、皮肤温度降低(提示静脉血栓); ③ 服用利尿剂后尿量<500ml/24h,伴随恶心、呕吐(肾功能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