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7版)各系统疾病核心观察内容梳理 护理之声李冰整理 一、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观察(一)核心观察维度 [size=11.0000pt]观察类别 | [size=11.0000pt]关键指标与判断标准 | | [size=11.0000pt]呼吸频率(正常 12-20 次 / 分,>24 次 / 分提示呼吸急促)、节律(潮式呼吸提示中枢抑制)、深度(深大呼吸警惕酸中毒) | | [size=11.0000pt]血氧饱和度(SpO₂<93% 提示低氧)、发绀部位(口唇 / 指端先出现)、氧疗反应(Ⅱ 型呼衰需防 CO₂潴留) | | [size=11.0000pt]痰液颜色(黄脓痰提示感染、铁锈色痰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性状(支气管扩张呈分层痰)、量(>100ml/d 为大量) | | [size=11.0000pt]大咯血窒息先兆(突发胸闷、呼吸暂停、意识烦躁)、重症肺炎指征(血压<90/60mmHg、意识障碍) | (二)代表性疾病观察要点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 标志性观察:桶状胸体征(胸廓前后径增大)、缩唇呼吸有效性(呼气时间延长>吸气时间)、活动后气短程度(登 1 层楼即喘提示重度) • 并发症预警:颈静脉充盈(提示肺心病)、下肢水肿(右心衰竭信号)、意识模糊(肺性脑病早期) 1. 支气管哮喘 • 发作期观察:喘息音强度(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情加重)、呼吸窘迫程度(三凹征阳性为重度发作) • 用药反应:β₂受体激动剂使用后 15 分钟 SpO₂未回升需调整方案,长期用激素警惕口腔念珠菌感染 1. 呼吸衰竭 • 分型观察:Ⅰ 型(SpO₂<85%、PaCO₂正常)vsⅡ 型(SpO₂<90%、PaCO₂>50mmHg) • 氧疗监测:Ⅱ 型呼衰持续低流量(1-2L/min)给氧,若 PaCO₂较前升高 10mmHg 需降低氧浓度 二、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观察(一)核心观察维度 [size=11.0000pt]观察类别 | [size=11.0000pt]关键指标与判断标准 | | [size=11.0000pt]心率(正常 60-100 次 / 分,房颤时脉率<心率)、血压(脉压<30mmHg 提示心排血量不足)、水肿部位与程度 | | [size=11.0000pt]性质(压榨样为心梗、尖锐痛随呼吸加重为心包炎)、缓解方式(硝酸甘油有效为心绞痛) | | [size=11.0000pt]心电图 ST-T 段变化(抬高提示心梗)、中心静脉压(CVP>12cmH₂O 提示容量过多) | | [size=11.0000pt]洋地黄中毒指征(心率<60 次 / 分、黄视、室早二联律)、利尿剂使用后尿量(<30ml/h 需警惕) | (二)代表性疾病观察要点1. 心力衰竭 • 左心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平卧后 1-2 小时发作)、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特征)、肺部湿啰音范围(满布双肺提示重度) • 右心衰:颈静脉怒张(肝颈回流征阳性)、肝肿大(肋下>2cm)、腹水(移动性浊音阳性) • 急性发作:呼吸频率>30 次 / 分、血压骤降(<90/60mmHg)提示心源性休克 1. 急性心肌梗死 • 疼痛观察:持续时间(>20 分钟不缓解)、放射部位(向左肩 / 左臂内侧放射) • 并发症预警:室性早搏(频发>5 次 / 分易发展为室颤)、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心梗多见)、低血压(梗死面积>40% 致心源性休克) 1. 心包炎 • 特征性体征:心包摩擦音(胸骨左缘 3-4 肋间最清晰,屏气时不消失) • 心脏压塞三联征:颈静脉怒张、低血压、心音低钝,需每 30 分钟监测血压变化 三、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观察(一)核心观察维度 [size=11.0000pt]观察类别 | [size=11.0000pt]关键指标与判断标准 | | [size=11.0000pt]腹痛部位(右上腹为胆囊炎、上腹正中为胰腺炎)、呕吐物性质(咖啡样为上消化道出血) | | [size=11.0000pt]粪便颜色(柏油样便>50ml、鲜血便>1000ml)、血压变化(收缩压<90mmHg 提示休克) | | [size=11.0000pt]黄疸程度(皮肤黏膜黄染范围)、腹围(每日同一时间测量,增加>2cm 提示腹水增多) | | [size=11.0000pt]急性胰腺炎:腹肌紧张(板状腹提示穿孔)、血钙<2mmol/L(预后不良) | (二)代表性疾病观察要点1. 上消化道出血 • 失血量评估:头晕心慌(失血量>500ml)、出冷汗(>800ml)、意识模糊(>1000ml) • 止血效果:每小时胃液引流量(鲜红>100ml 提示活动性出血)、Hb 下降速度(每小时降>10g/L 需输血) 1. 肝硬化 • 肝功能代偿期:乏力程度、食欲变化(厌食油腻为早期信号) • 失代偿期:肝掌 / 蜘蛛痣(雌激素灭活障碍)、脾肿大(肋下可触及)、肝性脑病先兆(性格改变、扑翼样震颤) • 放腹水后:监测血压(骤降提示血容量不足)、尿量(<400ml/24h 警惕肾衰) 1. 急性胰腺炎 • 腹痛特点:左上腹向腰背部放射、弯腰屈膝可缓解、禁用吗啡(诱发 Oddi 括约肌痉挛) • 病情严重度:血糖>11.1mmol/L、血钙<2mmol/L 提示重症,需每 6 小时复查生化指标 四、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观察(一)核心观察维度 [size=11.0000pt]观察类别 | [size=11.0000pt]关键指标与判断标准 | | [size=11.0000pt]尿色(肉眼血尿见于肾炎、乳糜尿见于丝虫病)、尿蛋白定量(>3.5g/d 为肾病综合征) | | [size=11.0000pt]部位(眼睑水肿为肾炎性、下肢凹陷性水肿为肾病性)、程度(膝部以下为轻度,全身为重度) | | [size=11.0000pt]血肌酐(CR>707μmol/L 为肾衰终末期)、GFR(<10ml/min 需透析) | | [size=11.0000pt]高钾血症(心率<50 次 / 分、T 波高尖)、代谢性酸中毒(深大呼吸) | (二)代表性疾病观察要点1. 肾病综合征 • 核心体征:大量蛋白尿(尿泡沫持续>10 分钟不消散)、低蛋白血症(血浆清蛋白<30g/L) • 并发症预警:下肢皮温升高(深静脉血栓)、发热(感染首发信号)、血压骤升(肾性高血压) 1. 慢性肾衰竭 • 分期观察:代偿期(GFR 50-80ml/min,无症状)、失代偿期(CR 186-442μmol/L,乏力厌食)、终末期(CR>707μmol/L,尿毒症脑病) • 致死性并发症:高钾血症(心电图 T 波高尖、QRS 波增宽)、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突然加重) 1. 肾盂肾炎 • 急性发作:高热(T>39℃)、肾区叩痛(肋脊点阳性) • 治疗反应:抗生素使用 72 小时体温未降需调整方案,慢性期警惕夜尿增多(>2 次 / 晚) 五、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病人的观察(一)核心观察维度 [size=11.0000pt]观察类别 | [size=11.0000pt]关键指标与判断标准 | | [size=11.0000pt]空腹血糖(正常 3.9-6.1mmol/L、>7.0mmol/L 为糖尿病)、体重变化(甲亢致进行性消瘦) | | [size=11.0000pt]低血糖(血糖<3.9mmol/L,伴心慌多汗)、酮症酸中毒(烂苹果味呼吸) | | [size=11.0000pt]甲状腺肿大程度(Ⅱ 度为超过胸锁乳突肌)、突眼分级(Ⅲ 级为眼球突出伴眼睑不能闭合) | | [size=11.0000pt]胰岛素注射部位(红肿硬结提示脂肪增生)、甲亢药物(白细胞<3×10⁹/L 需停药) | (二)代表性疾病观察要点1. 糖尿病 • 慢性并发症:足部皮肤温度(<32℃提示末梢循环障碍)、视物模糊(视网膜病变)、蛋白尿(肾损害早期) • 急性并发症:低血糖昏迷(血糖<2.8mmol/L,伴意识障碍)、高渗性昏迷(血糖>33.3mmol/L,无酮味呼吸)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 高代谢征:心率>100 次 / 分、怕热多汗、手抖(细颤) • 眼部护理观察:结膜充血(暴露性角膜炎)、复视(眼外肌麻痹),睡前需涂眼膏保护角膜 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 典型表现:呼吸深快(Kussmaul 呼吸)、恶心呕吐、脱水征(皮肤弹性差、尿量<30ml/h) • 治疗监测:每小时血糖(下降速度>5.6mmol/L/h 易致脑水肿)、血钾(胰岛素治疗后易降低) 六、各系统共性观察逻辑链1. 症状 - 机制 - 并发症联动 例:慢阻肺(气道阻塞→通气不足→Ⅱ 型呼衰→肺性脑病),观察重点从 “咳嗽咳痰” 延伸至 “意识状态” 2. 指标 - 疗效 - 调整闭环 例:心衰用利尿剂(监测尿量→评估水肿消退→调整剂量),若尿量<30ml/h 需排查肾灌注不足 3. 危急值预警体系 | 系统 | 危急指标 | 干预时效 | |------------|-----------------------------------|----------------| | 呼吸 | SpO₂<85%、PaCO₂>60mmHg | 15 分钟内处理 | | 循环 | 心率<50 次 / 分、收缩压<80mmHg | 30 分钟内处理 | | 消化 | 呕血>200ml / 次、Hb<70g/L | 立即抢救 | | 泌尿 | 血钾>6.5mmol/L、CR>1000μmol/L | 2 小时内干预 | | 内分泌 | 血糖<2.8mmol/L、血糖>33.3mmol/L | 10 分钟内处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