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高级职称面试儿科高频考题案例 护理之声 李冰编辑 一、小儿惊厥护理 1. 首选药物:地西泮(第七版《儿科学》推荐:热性惊厥发作期一线止惊药);(1 分) 用药注意事项: ①给药途径:优先静脉注射,剂量 0.3~0.5mg/kg(单次最大剂量≤10mg),注射速度≤1mg/min,避免速度过快导致呼吸抑制;无法静脉通路时可直肠给药(剂量 0.5mg/kg);(2 分) ②监测指标:用药后密切观察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若出现呼吸变浅、心率减慢,立即停药并予吸氧、人工呼吸; ③重复用药:若抽搐未停止,20 分钟后可重复给药 1 次,仍无效需改用苯巴比妥钠(负荷剂量 15~20mg/kg 静脉注射)。(1 分) 2. 核心护理措施: ①发作期护理: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垫裹纱布的压舌板防舌咬伤,避免强行按压肢体;吸氧(氧流量 1~2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95%;(1 分) ②高热护理:采用温水擦浴(避开心前区、腹部),遵医嘱口服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每 30 分钟监测体温 1 次,降至 38℃以下减少降温措施;(1 分) ③病情观察:观察抽搐复发迹象(如烦躁、肢体抖动),记录体温、意识、生命体征,警惕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④健康教育:告知家长热性惊厥预后,指导后续发热时 “体温>38℃及时降温 + 口服退热药”,避免过度焦虑。(1 分) 二、小儿腹泻伴中度脱水的护理题干患儿,女,10 个月,因 “腹泻 5 天,加重 1 天” 入院。患儿 5 天前出现腹泻,每日 5~6 次,为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伴低热(T37.8℃),1 天前腹泻次数增至 10 余次,伴呕吐 2 次,为胃内容物,尿量较前减少(近 4 小时未排尿),精神萎靡,哭时少泪。既往混合喂养,无腹泻史。查体:T37.5℃,P135 次 / 分,R32 次 / 分,体重 8.5kg,精神差,皮肤弹性差,前囟及眼窝轻度凹陷,口唇干燥,哭时无泪,腹软,肠鸣音活跃,肛周皮肤潮红。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7.2×10⁹/L,N 45%;大便常规:未见白细胞、红细胞;血钠 132mmol/L,血钾 3.3mmol/L。 问题1. 该患儿的脱水程度、性质及腹泻分型是什么?(3 分) 2. 针对该患儿的液体疗法,护士应如何实施护理?(4 分) 3. 如何预防患儿肛周皮肤损伤及低钾血症并发症?(3 分) 参考答案1. 脱水程度:中度脱水(第七版《儿科学》标准: 皮肤弹性差、前囟 / 眼窝凹陷、哭时少泪 / 无泪、尿量明显减少);(1 分) 脱水性质:等渗性脱水(血钠 130~150mmol/L,符合婴幼儿腹泻常见脱水类型);(1 分) 腹泻分型:轮状病毒肠炎(秋季常见,黄色稀水样便,无黏液脓血,血常规正常)。(1 分) 2. 液体疗法护理: ①补液原则:遵循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第七版《儿科学》液体疗法核心原则);(1 分) ②补液量:中度脱水第一天补液总量 120~150ml/kg,该患儿 8.5kg,总量约 1020~1275ml;(1 分) ③补液种类:等渗性脱水选用 1/2 张含钠液(如 3:2:1 液); ④补液速度:前 8~10 小时补总量的 1/2(约 510~637.5ml),速度 8~10ml/(kg・h),剩余 1/2 在后 14~16 小时补完;(1 分) ⑤监测:每小时记录尿量、心率、皮肤弹性,若尿量>1ml/(kg・h)提示补液有效,及时调整速度,避免心衰。(1 分) 3. 并发症预防护理: ①肛周皮肤损伤预防:每次排便后用温水轻柔清洗肛周,蘸干而非擦拭,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勤换尿布,保持肛周干燥,若已潮红,暴露臀部于空气中,每次暴露 30 分钟,每日 3~4 次;(2 分) ②低钾血症预防:见尿补钾(尿量>1ml/(kg・h)时开始),浓度≤0.3%(如 500ml 液体中加 10% 氯化钾≤15ml),速度≤0.3mmol/(kg・h),严禁静脉推注,补钾期间监测血钾及心电图(避免心律失常)。(1 分) 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光疗护理题干新生儿,男,3 天,足月顺产,出生体重 3.2kg,生后 24 小时出现皮肤黄染,逐渐加重,波及躯干及四肢,无发热、抽搐,吃奶可,大小便正常。查体:T36.8℃,P145 次 / 分,R40 次 / 分,皮肤重度黄染,巩膜黄染,心肺腹未见异常,四肢活动好。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 285μmol/L(足月儿正常<221μmol/L),直接胆红素 12μmol/L,血型:母 O 型,子 A 型,Coomb 试验(+)。 问题1. 该新生儿黄疸的最可能诊断是什么?病理性黄疸的判断依据有哪些?(3 分) 2. 护士在为该新生儿实施光疗时,需采取哪些护理措施?(4 分) 3. 如何向家长解释光疗的目的及可能的不良反应?(3 分) 参考答案1. 最可能诊断:新生儿 ABO 溶血病(第七版《儿科学》:母 O 型、子 A/B 型,生后 24 小时内出现黄疸,Coomb 试验阳性,血清胆红素升高);(1 分) 病理性黄疸判断依据: ①出现时间早(生后 24 小时内);②黄疸进展快(每日上升>85μmol/L); ③黄疸程度重(足月儿总胆红素>221μmol/L);④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 周); ⑤结合胆红素升高(>34μmol/L)。(任答 3 点,2 分) 2. 光疗护理措施:①光疗前准备:清洁光疗箱(消毒灯管及箱体),调节箱温 30~32℃(早产儿 32~34℃),湿度 55%~65%;给新生儿戴黑色眼罩(保护视网膜)、穿纸尿裤(保护会阴部),裸露其余皮肤;(1 分) ②光疗中护理:持续监测体温(每 2 小时 1 次),避免体温>38.5℃(可掀开箱盖降温)或<35℃(增加保暖);每 4 小时翻身 1 次(保证皮肤均匀受光);补充水分及营养(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按需喂养或静脉补液,避免脱水);(2 分) ③光疗后护理:关闭灯管后,观察皮肤黄染消退情况,复查血清胆红素;清洁皮肤,更换衣物,取下眼罩,检查眼部有无损伤;清洁光疗箱,记录光疗时间及患儿反应。(1 分) 3. 家长沟通要点: 4. ①光疗目的:通过蓝光照射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尿液 / 粪便排出,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第七版《儿科学》光疗核心作用);(1 分) 5. ②可能不良反应:①暂时性皮疹(光疗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②腹泻(光疗影响肠道功能,可调整喂养方式,无需停药);③发热(多为轻度,通过调节箱温可缓解);(2 分)③安抚家长:告知不良反应多为暂时性,光疗期间会密切监测患儿情况,缓解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