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急症护理高频押题案例 (依据第七版《儿科学》及历年基卫高考试高频考点设计) 案例一:热性惊厥(持续状态)的应急护理题干患儿,男,2 岁,因 “发热 4 小时,抽搐反复发作 3 次” 急诊入院。患儿 4 小时前出现高热(T40.2℃),伴流涕、轻咳,2 小时前首次抽搐(全身性强直 - 阵挛),持续约 2 分钟自行缓解;1 小时前及入院前 10 分钟再次抽搐,每次持续 3-4 分钟,抽搐间隙意识模糊,烦躁不安。既往有 1 次热性惊厥史(1 岁时)。查体:神志模糊,T39.8℃,P142 次 / 分,R32 次 / 分,咽红,双侧扁桃体 Ⅱ 度肿大,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侧巴氏征阳性。 问题1. 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及诊断依据是什么?(3 分) 2. 作为基层护士,你应立即采取哪些紧急护理措施?(4 分) 3. 如何向家长进行 “惊厥复发预防” 的健康教育?(3 分) 参考答案1. 诊断:复杂型热性惊厥(惊厥持续状态); 依据:①年龄 2 岁(热性惊厥好发于 6 个月 - 5 岁);②发热初期体温骤升≥39℃时发作;③24 小时内发作≥3 次,单次持续>15 分钟,间隙期意识未完全恢复;④既往有惊厥史,符合复杂型诊断标准。(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 2. 紧急护理措施: ① 止惊与气道管理: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垫牙垫防舌咬伤;遵医嘱静脉推注地西泮 0.3mg/kg(≤10mg),注射速度≤1mg/min,观察有无呼吸抑制; ② 高热干预:温水擦浴颈、腋、腹股沟区,同时遵医嘱予布洛芬 5mg/kg 口服,每 30 分钟复测体温; ③ 生命支持:鼻导管吸氧(1-2L/min),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 ④ 病情预警: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变化,若出现呼吸减慢、瞳孔不等大,立即报告医生(警惕脑水肿)。(每点 1 分) 3. 健康教育: ① 体温监测:指导家长体温≥38℃时立即物理降温,≥38.5℃口服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间隔 4-6 小时 1 次),避免体温骤升; ② 急救准备:告知抽搐发作时保持侧卧位、清除分泌物,勿按压肢体,发作超过 5 分钟立即就医; ③ 随访提示:建议发热后 1 周复查脑电图,若 1 年内发作≥5 次,需专科评估是否干预。(每点 1 分) 案例二: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护理(基层危重症考点)题干患儿,女,3 岁,因 “犬吠样咳嗽 2 小时,呼吸困难 1 小时” 入院。患儿 2 小时前受凉后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1 小时前出现吸气性喉鸣,烦躁哭闹,拒食,口唇发绀。查体:T38.9℃,P150 次 / 分,R42 次 / 分,烦躁不安,吸气时三凹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吸气性喉鸣,心率 150 次 / 分,律齐。血常规:WBC 13.2×10⁹/L,N 78%。 问题1. 该患儿喉梗阻分度及诊断依据是什么?(3 分) 2. 基层医院紧急护理措施有哪些?(4 分) 3. 何时需立即转诊?转诊途中的护理要点是什么?(3 分) 参考答案1. 分度:Ⅱ 度喉梗阻; 依据:①吸气性喉鸣、三凹征阳性;②烦躁不安但意识清楚;③呼吸频率增快(42 次 / 分),未出现呼吸衰竭(高频考点:Ⅰ 度仅喉鸣,Ⅲ 度发绀 + 萎靡,Ⅳ 度昏迷)。(每点 1 分) 2. 紧急护理措施: ① 气道支持:立即予高流量吸氧(4-6L/min,面罩给氧),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哭闹加重耗氧; ② 药物配合:遵医嘱立即行布地奈德 + 肾上腺素雾化吸入(15 分钟 1 次,连续 3 次),建立静脉通路备用; ③ 病情监测:每 5 分钟观察呼吸、三凹征、发绀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若<90% 提示缺氧加重; ④ 降温护理:温水擦浴降温,避免酒精擦浴(婴幼儿皮肤吸收风险)。(每点 1 分) 3. 转诊指征与护理: 转诊时机:经 1 小时治疗后呼吸困难无缓解、三凹征加重、血氧饱和度<85%(提示进展至 Ⅲ 度梗阻);(1 分) 转诊护理:①持续吸氧,保持侧卧位,清理口鼻分泌物;②携带急救包(含气管插管备用物品、肾上腺素);③密切观察意识、呼吸,若出现呼吸暂停立即行人工呼吸,记录生命体征变化。(2 分) 案例三:哮喘持续状态的急救与护理(基层常见病考点)题干患儿,男,5 岁,既往哮喘病史 2 年,因 “喘息加重 4 小时,呼吸困难 1 小时” 急诊。患儿 4 小时前接触花粉后出现喘息,自行吸入沙丁胺醇无效,1 小时前出现端坐呼吸,烦躁,口唇发绀,大汗淋漓。查体:T37.5℃,P160 次 / 分,R50 次 / 分,BP90/60mmHg,端坐位,三凹征阳性,双肺满布哮鸣音,呼气延长,血氧饱和度 82%。急诊医嘱:吸氧,沙丁胺醇 + 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甲泼尼龙静脉滴注,氨茶碱静脉泵入。 问题1. 该患儿哮喘持续状态的诊断依据是什么?(3 分) 2. 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要点有哪些?(4 分) 3. 氨茶碱使用期间的安全监测措施是什么?(3 分) 参考答案1. 诊断依据:①既往哮喘病史,接触花粉诱因;②喘息经短效 β₂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治疗无效;③出现端坐呼吸、三凹征、发绀,血氧饱和度<90%;④双肺满布哮鸣音,呼吸频率>40 次 / 分(符合持续状态标准)。(每点 1 分,答出 3 点即可) 2. 雾化吸入护理要点: ① 设备选择:使用压缩雾化器(基层常用),雾粒直径 1-5μm,确保药物沉积气道; ② 操作规范:患儿取坐位或半坐位,面罩紧贴口鼻,氧流量 6-8L/min,每次雾化 10-15 分钟; ③ 病情观察:雾化中观察呼吸、哮鸣音变化,若出现心率>180 次 / 分,暂停雾化并报告医生; ④ 后续护理:雾化后洗脸、漱口(清除面部残留激素,预防口腔念珠菌感染),清洁雾化器(避免污染)。(每点 1 分) 3. 氨茶碱安全监测: ① 用药前评估:核对剂量(负荷量 4-6mg/kg,维持量 0.8-1mg/(kg・h)),基层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② 不良反应监测:每 30 分钟观察有无恶心、呕吐(早期反应),监测心率(>160 次 / 分警惕心律失常)、血压; ③ 急救准备:备好地西泮(若出现惊厥)、β 受体阻滞剂(若心律失常),告知医生患儿用药史(避免与红霉素等药物联用)。(每点 1 分) 案例四: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休克型)的护理题干患儿,男,4 岁,夏季发病,因 “高热 4 小时,精神萎靡、四肢湿冷 1 小时” 入院。患儿 4 小时前突发高热(T40.1℃),无明显腹痛腹泻,1 小时前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尿量减少(仅 1 次少量尿)。查体:T39.8℃,P160 次 / 分,R35 次 / 分,BP70/45mmHg,神志模糊,皮肤发花,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心肺(-),腹软,肛门指检见黏液脓血便。血常规:WBC 22×10⁹/L,N 85%;便常规:WBC(+++),RBC(+)。 问题1. 该患儿的诊断及基层快速确诊的关键措施是什么?(3 分) 2. 抗休克治疗的核心护理措施有哪些?(4 分) 3. 如何预防院内交叉感染?(3 分) 参考答案1. 诊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休克型);(1 分) 快速确诊措施:急诊肛门指检取便(基层无需等待排便),行便常规检查见大量白细胞、红细胞,结合夏季发病、高热休克表现即可初步确诊。(2 分) 2. 抗休克护理核心措施: ① 快速补液:建立双静脉通路,先输等张含钠液(2:1 等张含钠液 10-20ml/kg,30 分钟内快速输注),再输 1/2 张含钠液; ② 循环监测:每 15 分钟测血压、心率,观察皮肤发花改善情况,记录尿量(目标:>1ml/(kg・h)); ③ 血管活性药物护理:遵医嘱予多巴胺泵入,从小剂量(5μg/(kg・min))开始,根据血压调整剂量; ④ 高热护理:采用冰袋降温(前额、腹股沟),避免退热药加重循环负担。(每点 1 分) 3. 交叉感染预防: ① 隔离措施:患儿单间隔离,直至症状消失后 1 周、便培养阴性; ② 污物处理:粪便、呕吐物用含氯消毒剂(2000mg/L)浸泡 30 分钟后倾倒,尿布单独消毒; ③ 人员防护:护理后严格手卫生(七步洗手法 + 手消毒),诊疗用品专人专用,环境每日紫外线消毒 2 次。(每点 1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