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护理高级职称面试历年高频考题及答案 护理之声 李冰编辑
基层卫生护理高级职称面试历年高频考题及答案
一、社区护理核心概念与基础理论类(历年基础高频题)
考题 1:简述社区护理的核心特点及与医院护理的本质区别答案: 1. 核心特点(五版《社区护理学》定义): ◦ 以健康为中心:关注全人群生命周期健康,涵盖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全流程,而非仅针对疾病; ◦ 服务对象广泛性: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病人群、老年人群等社区全体居民,且涉及家庭及群体层面; ◦ 服务场景灵活性: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延伸至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突破医院固定场景限制; ◦ 高度自主性与独立性:社区护士需独立完成健康评估、方案制定、健康指导等,无需医生时刻指导。 1. 与医院护理的本质区别:
1.服务定位:立足基层,以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为原则,通过个性化干预降低社区疾病发生率,减少住院需求,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与生活质量。 考题 2:五版《社区护理学》将家庭访视分为哪几类?简述评估性家访的实施流程及注意事项。1. 家庭访视分类(五版《社区护理学》明确划分):评估性家访、预防性家访、连续照顾性家访、急诊性家访 4 类。 2. 评估性家访实施流程: ◦ 访前准备:明确访视目的(如评估慢性病患者家庭照护能力、新生儿家庭适应状况),提前预约时间,准备评估工具(如家庭功能评估量表、健康档案)、急救药品及消毒用品; ◦ 访中实施:①自我介绍并说明目的,建立信任;②观察家庭环境(如卫生条件、安全隐患);③与家庭成员沟通,收集健康史、生活习惯、照护需求等信息;④完成体格检查与量表评估,初步识别健康问题; ◦ 访后总结:整理资料,完善家庭健康档案,制定初步干预计划,约定下次访视时间。 3. 注意事项: ◦ 尊重家庭文化背景与价值观,避免评判性语言; ◦ 保护家庭成员隐私,不在公共场合泄露评估信息; ◦ 访视时间控制在 30-60 分钟,避免影响家庭正常生活; ◦ 遇紧急情况(如患者突发胸痛),立即实施急救并协助转诊。 二、慢性病社区管理类(历年实操高频题)考题 3:某社区有 120 名高血压患者,,请设计该群体的规范化管理方案,说明核心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指标。
答案: 1. 管理方案框架:以 “筛查 - 评估 - 干预 - 随访 - 评价” 为闭环,依据五版《社区护理学》慢性病管理原则制定。 2. 核心干预措施: ◦ 分层筛查与建档:通过社区体检、门诊就诊、入户排查识别患者,按血压水平(1 级、2 级、3 级)及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分层建档,记录血压值、用药史、生活方式等; ◦ 个性化健康干预: ① 用药指导:联合全科医生制定用药方案,社区护士每周通过电话或家访督促服药,讲解长效降压药优势(如氨氯地平),纠正 “血压正常即停药” 误区; ② 生活方式干预:每月开展 1 次健康讲座(内容涵盖低盐饮食、规律运动),为高危患者制定个性化食谱(每日盐摄入≤5g),组织社区快走团(每周 3 次,每次 30 分钟); ③ 心理支持:对焦虑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通过同伴教育(邀请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分享经验)增强信心; ◦ 分级随访:1 级高血压患者每 3 个月随访 1 次,2-3 级及并发症患者每月随访 1 次,记录血压变化、症状及药物不良反应。 1. 效果评价指标: ◦ 过程指标:建档率≥95%、随访完成率≥90%、健康讲座参与率≥70%; ◦ 结果指标: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140/90mmHg)≥80%、药物依从率≥85%、脑卒中 / 心肌梗死年发生率下降≥10%。 考题 4:社区护士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管理中的核心职责是什么?答案: 1. 核心职责:预防足部溃疡与截肢,通过健康教育、定期评估、行为干预提升患者自我照护能力(五版《社区护理学》糖尿病康复护理核心目标)。 2. 具体干预措施: ◦ 定期足部评估:每季度为患者进行足部检查,包括皮肤温度、感觉(音叉振动觉)、足背动脉搏动,使用 10g 尼龙丝测试神经敏感性,识别高危足(如畸形、麻木、鸡眼); ◦ 个性化护理指导: ① 日常护理:每日温水洗脚(水温 37-40℃,避免浸泡),擦干时重点擦干趾缝,涂抹润肤霜(避免涂趾缝);选择棉质袜子、圆头软底鞋,避免赤脚行走; ② 问题处理:出现鸡眼 / 老茧及时就医,不可自行修剪;轻度擦伤用无菌纱布包扎,每日观察愈合情况; ◦ 并发症预警:教会患者识别足部感染信号(红、肿、热、痛、渗液),出现异常 24 小时内就诊。 1. 常见误区纠正: ◦ 误区 1:“用热水泡脚能改善循环”—— 纠正:水温过高易致烫伤(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减退),需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 误区 2:“足部麻木无需在意”—— 纠正:麻木提示神经病变,是溃疡前奏,需加强防护与就医评估。 三、老年社区护理类(近年热点高频题)考题 5:简述社区失能老年人的全面评估维度及居家照护重点措施。答案: 1. 全面评估维度(五版《社区护理学》老年评估体系): ◦ 生理功能: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如穿衣、进食)、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如购物、用药)、营养状况(BMI、血清白蛋白)、常见慢性病控制情况; ◦ 心理状态:采用抑郁量表(GDS-15)评估情绪,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筛查认知功能; ◦ 社会支持:评估家庭照护者能力、经济负担、社区资源可及性(如助餐、上门医疗); ◦ 环境安全:检查居家环境(如地面防滑、扶手安装、光线亮度),识别跌倒、烫伤等风险。 2. 居家照护重点措施: 生活照护:协助 ADL 缺失者完成进食(吞咽困难者选择稠食)、穿衣(优先穿开襟衣、魔术贴鞋);制定排便计划,预防便秘与尿失禁; 并发症预防: ① 压疮预防:每 2 小时翻身 1 次,使用防压疮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② 跌倒预防:安装卫生间扶手、走廊夜灯,清理地面杂物,照护者陪同活动; 心理照护:每日与患者沟通 30 分钟,鼓励参与社区老年活动(如手工、合唱),缓解孤独感;为照护者提供喘息服务(如联系志愿者代班); 医疗照护:协助按时服药(使用分药盒),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对接家庭医生上门巡诊。
考题 6:社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常出现走失、行为异常等问题,社区护士应采取哪些干预措施?答案: 1. 走失预防干预: ◦ 身份标识:为患者佩戴防走失手环(注明姓名、住址、家属电话),家中显眼处张贴联系卡; ◦ 环境管控:改造家庭环境(如安装大门报警器),避免患者独自外出;制定固定活动路线(如小区散步),照护者全程陪同; ◦ 社区联动:将患者信息录入社区 “走失预警系统”,联合物业、志愿者建立巡查机制,发现走失及时协助寻找。 2. 行为异常干预: ◦ 非药物干预:针对暴躁攻击行为,采用 “转移注意力法”(如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展示老照片);针对重复刻板行为(如反复开门),给予理解,避免强行制止; ◦ 照护者指导:教会照护者识别行为触发因素(如饥饿、环境陌生),提前规避;传授情绪管理技巧,避免与患者争执; ◦ 医疗协同:定期与精神科医生沟通,评估是否需药物干预(如利培酮),社区护士监测用药后不良反应(如嗜睡、锥体外系反应)。 3. 家属支持干预:成立 “阿尔茨海默病家属互助小组”,每月开展 1 次经验交流,链接心理热线与喘息服务,减轻家属心理与体力负担。 四、传染病社区防控类考题 7:简述社区护士在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防控中的核心职责及具体实施策略。答案: 1. 核心职责:疫情监测、预防干预、健康教育、患者管理,构建社区 “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 防线。 2. 具体实施策略: ◦ 疫情监测与报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发热筛查点,登记发热患者信息(体温、症状、接触史);每日汇总数据,按规范上报辖区疾控中心,做到 “零迟报、零漏报”; ◦ 预防接种组织:制定流感疫苗接种计划,通过社区公告、微信群通知目标人群(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接种当天协助登记、告知禁忌症(如鸡蛋过敏者禁用),接种后观察 30 分钟,记录不良反应; ◦ 健康教育普及: ① 多渠道宣传:通过宣传栏、短视频、健康讲座讲解流感传播途径(飞沫、接触)与预防措施(戴口罩、勤洗手、通风); ② 重点人群指导:指导学校、养老院等场所每日通风 2 次(每次 30 分钟),定期消毒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表面; ◦ 患者居家管理:对轻症患者进行居家隔离指导,明确隔离期限(症状消失后 48 小时);每日电话随访,监测体温与症状,指导对症处理(如布洛芬退热);告知重症预警信号(呼吸困难、持续高热),协助转诊。 考题 8:社区出现新冠肺炎阳性患者居家隔离,说明护士的上门指导内容。答案: 1. 隔离环境指导: ◦ 居住空间:建议单人单间,关闭房门,使用独立卫生间;若条件有限,与家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佩戴口罩; ◦ 消毒方法:每日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家具表面、门把手;患者分泌物(如痰液)用纸巾包裹后喷洒消毒剂,再丢入专用垃圾袋(双层密封);卫生间使用后用消毒剂冲厕,开窗通风 30 分钟。 2 .患者照护指导: ◦ 症状监测:教会患者使用体温计,每日测体温 2 次,记录咳嗽、咽痛等症状变化,通过社区 APP 上传数据; ◦ 用药与饮食:指导服用对症药物(如连花清瘟),避免与基础病药物冲突;建议清淡饮食,每日饮水 1500-2000ml; ◦ 心理支持:告知病程规律(多为 7-10 天),缓解焦虑,提供心理热线联系方式。 2. 防护与转运指导: ◦ 防护措施:照护者需全程戴 N95 口罩、手套,接触患者后用流动水 + 肥皂洗手 20 秒;患者衣物单独清洗,用 60℃以上热水洗涤; ◦ 转诊指征: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93%、意识模糊等情况,立即拨打 120,社区护士协助联系定点医院并交接病情。 五、社区急救与公共卫生事件类(应急能力高频题)考题 9:社区居民突发脑卒中,现场无医生,社区护士应如何实施紧急处置?答案: 1. 初步评估与呼救(发病 4.5 小时黄金期内): ◦ 评估:通过 “FAST 原则” 判断(F:面部不对称;A:肢体无力;S:言语不清;T:立即就医),同时测血压、脉搏,观察意识状态(呼叫无应答提示昏迷); ◦ 呼救:立即拨打 120,告知患者年龄、症状、地址,嘱咐携带既往病历(如高血压病史)。 1. 现场紧急干预: ◦ 体位安置: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清除口腔分泌物(避免呕吐物误吸);若患者呕吐,将头转向一侧,用纸巾擦净污物; ◦ 避免禁忌操作:禁止喂食喂水(防呛咳 / 误吸)、禁止随意搬动(尤其是头部,避免加重脑出血)、禁止服用降压药(血压波动可能为代偿反应); ◦ 生命支持:若患者出现呼吸停止,立即行心肺复苏(胸外按压 + 人工呼吸),直至急救人员到达。 1. 转运与交接配合: ◦ 转运中:协助急救人员抬运患者(保持头部稳定),告知发病时间、症状变化、现场处置措施; ◦ 后续衔接:与医院对接患者信息,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出院后纳入社区脑卒中康复管理。 考题 10:某社区发生儿童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简述社区护士的应急处置流程与防控重点。答案: 1. 应急处置流程: ◦ 疫情核实与报告:立即走访发病儿童家庭,核实症状(发热、手 / 足 / 口皮疹),收集班级、接触史等信息;24 小时内上报辖区疾控中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 病例管理:指导患儿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 1 周),避免前往幼儿园 / 学校;每日随访监测体温与皮疹变化,指导皮肤护理(保持清洁,避免抓挠); ◦ 流行病学调查:协助疾控中心排查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学、家庭成员),对接触者进行 7 天健康监测,每日记录体温与症状。 2. 防控重点措施: ◦ 场所消毒指导:对幼儿园教室、玩具、餐具进行消毒(玩具用 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餐具煮沸 15 分钟);指导患儿家庭用消毒剂擦拭家具、门把手,勤通风; ◦ 健康教育普及:通过幼儿园讲座、社区海报讲解手足口病传播途径(粪 - 口、飞沫);教会家长识别早期症状,督促儿童勤洗手(七步洗手法),避免共用餐具; ◦ 易感人群保护:建议适龄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EV71 型),在幼儿园开展晨午检制度,发现发热 / 皮疹儿童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 六、社区护理管理与教育类(管理能力高频题)考题 11:作为社区护理管理者,如何依据“社区健康教育” 原则,设计针对社区青少年的控烟干预方案?答案: 1. 方案设计依据:遵循五版《社区护理学》“目标人群精准化、方法多样化、效果可评价” 的健康教育原则。 2. 具体方案内容: ◦ 需求评估:通过问卷调查(社区青少年 12-18 岁)了解吸烟率、吸烟原因(如同伴影响、好奇)、控烟知识知晓率,明确干预重点; ◦ 干预目标:6 个月内青少年控烟知识知晓率≥90%,尝试吸烟率下降 15%,现有吸烟率下降 10%; ◦ 分层干预措施: ① 学校层面:开展 “控烟主题班会”(用肺模型展示吸烟危害)、组织 “无烟手抄报” 比赛;培训教师为 “控烟宣传员”,及时干预学生吸烟行为; ② 社区层面:设立 “无烟角”,展示控烟海报;邀请戒烟成功青年分享经验,开展 “亲子控烟活动”(家长与孩子共签无烟承诺); ③ 个体层面:对有吸烟史的青少年进行一对一访谈,分析吸烟危害,制定戒烟计划(如逐渐减少吸烟量、避免接触吸烟同伴); ◦ 效果评价:6 个月后复查问卷调查,对比干预前后知识知晓率与吸烟率;通过社区观察评估无烟环境改善情况。 1. 保障措施:联动社区居委会、学校、家长形成合力,争取疾控中心控烟物资支持(如宣传册、模型)。 考题 12:简述社区护理质量控制的核心指标及持续改进措施答案: 1. 核心质量控制指标(五版《社区护理学》推荐体系): ◦ 基础指标:家庭访视成功率≥95%、健康档案建档合格率≥98%(项目完整、数据准确)、护理操作合格率 100%(如注射、换药); ◦ 专科指标:慢性病管理达标率(高血压 / 糖尿病控制率≥80%)、预防接种及时率≥90%、老年跌倒发生率<5%; ◦ 服务满意度:居民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0%、投诉处理及时率 100%。 2. 持续改进措施: ◦ 定期督查:每月抽查 20% 健康档案与访视记录,每季度开展护理操作考核,发现问题(如档案漏项、操作不规范)立即反馈; ◦ 培训提升:针对薄弱环节开展专项培训(如慢性病随访技巧、急救操作),每年组织五版《社区护理学》核心内容考核; ◦ 居民参与:每半年开展 1 次居民座谈会,收集服务需求与建议;设立意见箱,及时响应投诉并整改; ◦ 数据应用:建立质量控制数据库,分析指标变化趋势(如跌倒率上升则强化环境评估培训),形成 “督查 - 整改 - 再督查” 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