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之声管理咨询学院

讲课录音分享视频分享区

【李冰】如何成为受尊重的管理者

护理资源下载

PPT课件资源

优质护理职业提升临床护理

管理群1:85933517护士长 群1:113865183

医护交流群:87220027加微信拉入VIP管理微信群

微信号:ZGHLZS- 01或15572600275

搜索

心血管护理专科及CCU安全质量目标

2014-10-21 21:17| 发布者: libingccmb| 查看: 883| 评论: 0

摘要: 心血管护理专科及CCU安全质量目标 (一)及时识别致命性心律失常,正确使用除颤仪,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1.进行心电图知识的培训,护士能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描绘、测量方法,可判断及纠正心电图机的常见问题。 2.掌握 ...

心血管护理专科及CCU安全质量目标

    (一)及时识别致命性心律失常,正确使用除颤仪,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

1.进行心电图知识的培训,护士能熟练掌握心电图的描绘、测量方法,可判断及纠正心电图机的常见问题。

2.掌握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3.对于瞬间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心律失常应紧急电除颤,对除颤器的使用应反复训练,并以案例形式进行考核,确保人人过关。

4.对于已发生过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有高发风险的病人,严密观察心电图,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对于有潜在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的病人,在床边备用除颤机。对于可能需要安置临时起搏器的病人,要在床边备好临时起搏器等相关物品。

6.需要紧急除颤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最先发现者最先实施除颤;离除颤器最近者最先实施除颤;对除颤器最熟悉者最先实施除颤。

7.除颤仪必须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足够电量,用后立即补充用物及进行清洁整理;每天检查仪器设备功能及保养清洁,并记录在册。

8.除颤仪有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标示牌。

9.护士能正确、有效使用除颤机,并及时观察,积极处理除颤后并发症。

10.做好患者心理护理,消除恐惧心理,保证救治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心功能不全患者液体的管理,降低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率。

1.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液体潴留情况。

2.提高心功能不全患者输液速度的准确性,控制补液速度。

3.加强医护沟通,确定患者24小时出入量的目标值。

4.准确记录患者24小时出入量。

5.每天监测体重:早餐前、排便后,穿相同的衣服称;体重增加超过0.5kg/d,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药物、液体用量并重新评估患者饮食习惯。

6.控制钠盐摄入:每天的钠盐摄入限制在5g/d以下。

7.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早期的心力衰竭。

    (三)提升专业知识,有效预防及处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

1.护士应明确介入术后并发症,如:穿刺口出血、皮下血肿、肢体肿胀、造影剂过敏、尿储留等。

2.术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讲解手术目的,手术前、中、后的注意事项。术前常规检查凝血四项、血常规、生化八项。询问过敏史。

3.必要时术前床上练习大小便。

4.术后做好穿刺伤口敷料是否出血的观察,尤其注意做好包扎及加压。

5.术后指导病人勿弯曲术侧下肢,可以平移。若桡动脉穿刺患者,指导穿刺侧肢体勿负重。肢体肿胀者使用弹力绷带包扎,测量臂围/腿围。

6.密切监测低分子肝素抗凝效果,定时监测凝血功能,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活动性出血及血肿形成,皮肤、粘膜、牙龈有无出血及消化道出血症状,如呕血、黑便等,尽早发现并发症。

7.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有无腹痛等不适,防止发生腹膜后血肿。鼓励多饮水及水化治疗,以促进造影剂排出。

    四)正确评估患者心脏泵血功能,准确实施心脏泵血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

1.评估患者认知状态:了解心脏泵血对大脑灌注的影响。

2.评估患者主诉:是否胸痛、胸闷、心悸、气促及有无呼吸困难。

3.评估患者外周组织灌注情况:口唇、指甲、皮肤颜色,是否有紫绀,皮肤温度、干燥度等情况,当心脏泵血功能低下时面颊、口唇和皮肤颜色由红润温暖转苍白、湿冷甚至紫绀。

4.评估水肿情况。

5.评估心率:正常范围在60-100/分,心率>100/分或<50/分均会导致心脏泵血功能的减少。

6.患者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脉搏是否有力。

7.评估血氧饱和度(PaSO2):PaSO2下降至90%,反映外周组织轻度缺血、缺氧,降至85%以下反映组织灌注严重不足或重度缺氧。

8.必要时每天听诊肺部的啰音情况。

9.评估患者活动耐受度,观察活动增加时患者的反应,进行心功能分级。

10.必要时监测评估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IC)、心脏射血分数(EF)、肺动脉压(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

11.根据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的程度,与医生沟通,确立患者心率、血压、尿量的目标值,对患者进行病情观察。

12.每班观察神志、患者主诉疲劳的程度。利用ADL量表评估患者自理能力,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

13.对患者实施体能、环境、饮食、排便的管理,减少机体耗氧,增加心脏供血,减轻心脏负担。

14.做好液体管理,加强与医生沟通,确定24小时出入量的目标值,动态控制液体的出入量。

15.落实心脏康复运动:每天评估患者心功能分级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指导患者采取不同的运动量及运动方式。

    (五)加强患者的排便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对心血管患者进行排便管理,减少便秘、尿储留的发生,从而减少心律失常、心衰、猝死等并发症的诱因。

2.病情需要卧床休息,需要在床上大小便时,应向患者解释清楚卧床休息是重要的治疗措施,下床大小便有可能造成病情恶化,取得患者的配合。

3.指导并协助患者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

4.病情稳定,可协助患者在床边坐式排便,指导病人勿屏气用力。

5.卧床排尿困难的患者,予诱导排尿,诱导失败或病情严重应及时予导尿。

6.评估病人的排便习惯:何时排便、次数、大便是否干结。

7.将大便的观察作为专科护理内容,每天观察病人有无大便、大便的次数、性状、颜色,及时了解病人的大便情况。

8.评估病人的饮食、饮水情况,指导病人通过饮食预防便秘。

9.必要时服用缓泻剂,注意病人排便的次数,如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应及时停用。

10.病人3天无大便时要及时处理,给予开塞露或小剂量甘油灌肠,病人排便时专人守候。

    (六)保证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确保抢救及时性。

1.有完善的抢救仪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2.抢救仪器要定人负责、定位放置、额定数量。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处于备用状态。   

3.各种仪器有清晰的操作规程,操作者能掌握并熟练使用,熟知性能及保养方法,并有使用登记及保养记录;除颤仪每日检测其性能,并将检测报告妥善保存。

4.每班对抢救车、吸痰装置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

5.定期对护士进行抢救仪器使用的培训及考核,保证抢救及时、有效。

6.正常运行限制使用故障停用标识牌进行仪器的运行状态标识,将相应的标识牌悬挂或粘贴于仪器设备上。

7.当设备需对部分功能进行限制使用或处于故障停用状态时,由临床科室向设备科报修。

8.制定当急救设备突发故障的应急流程。

9.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疗设备外送维修期间,科室如有同类设备,要保证100%的完好率。同时由设备科协调,通告本院拥有该类设备的科室,预告必要时借用该类设备的相关事宜。

(七)正确设置监护仪参数,提高监护仪报警的有效率。

1.监护仪有清晰的操作规程、参数设置方法、报警的范围及故障处理。

2.报警范围设置原则:先设置病人类型如成年人,新生儿,小儿。设置好系统会直接给出一个默认的范围。根据病情及医疗设定的目标值,预先调整好主要监护参数报警值的上、下界限,并随时调整设置,避免漏报及无效。根据正常值,调定允许的最低安全范围。

3.常用主要监测参数报警范围的设置:

心率报警值的设置:一般是患者实际心率值±1020%范围;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根据发作时心率的次数来设置心率的上限,一般>150/min;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改变下限调至4050/min

血氧饱和度报警值的设置:低限SPO2不低89-90%,高限100%SPO2 是缺氧敏感指标,降低出现早于缺氧临床表现!当SPO294%时提示供氧不足;当SPO290%时,PaO2 60mmHg为低氧血症,<85%为重度低氧血症。

血压报警值的设置:结合患者的病史、病情适当调整报警值的范围,一般为患者血压值的±30mmHg

呼吸报警值设置:一般设置1030/分,低于8/分,提示病人呼吸抑制应紧急处理。

4.报警音量设置:根据现场环境,适当调节报警音量及QRS波、脉搏波的音量,关闭无关的报警参数,减轻对病人的干扰。

5.尤其注意设置不同监护仪器的报警级别,教会护士识别:一级报警波形及铃声,二级报警波形情况及铃声,三级报警波形情况及铃声;尤其密切观察三级报警的心电监护波形及铃声。

6.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讲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应消除恐惧心理。                                                  

7.及时处理报警:发生报警,立即评估病人,分析报警原因,做出正确判断,排除误报警。

(八)加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1.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运用恒速泵注射。

2.使用前与医生共同确立病人需要维持的目标血压值,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心律、心率、胸闷、胸痛变化,根据目标血压值随时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并实时记录。

3.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注射器或输液袋要有高危药物标识。

4.血管活性药物建议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输入。如病人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则应告知病人相关风险并签署拒绝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知情同意。

5.血管活性药使用独立输液通路。禁止从血管活性药物通道推注其他药物。

6.对血管活性药物敏感的患者建议使用双泵推注药物方法,交替更换,更换时先打开另一泵,再关闭已经应用完毕的微泵。

7.护士能安全使用这些药物,床边应挂防外渗安全警示标识。有防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定时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及时发现药液外渗并作出相应处理。

8.若发现微泵阻塞报警,不要马上开放给药通路,要先理顺管道,检查三通开关及夹子有无关闭,若是关闭,要先暂停入药,分离接头排出贮存在管道内的药液,再开放三通开关或夹子,避免大量药物瞬间进入病人体内,引起血压、心律等的骤升骤降。

9.停药前应根据设定的目标值,逐渐减量,避免忽然停药引起反跳现象。

10.使用硝普钠、压宁定、硝酸甘油时应防止病人忽然坐起或站立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致跌倒。

(九)评估患者猝死风险,保证转运安全。

1.运送前根据《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护理单》评估患者转运风险的高低,根据评估结果,准备心电监护、除颤仪、抗心律失常、血管活性药物等相关急救用物,做好转运的准备。

2.运送前告知患者/家属运送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与并发症,取得理解与配合。必要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请家属陪同前往。

3.转运前与目的科室联系确定好到达时间,让目的科室做好迎接准备,通知电梯等候,缩短转运时间。   

4.运送人员是有经验并接受过心肺复苏等相关训练,能在转运途中进行病情观察和及时救治。

5.确定运送携带的仪器及药品,如除颤仪、呼吸囊、氧气袋、急救药箱,确保其功能完好,运作正常。

6.转运和检查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心电监护、面色、神志等的变化,保持各管道安全固定及药物安全输入。

7.到达转运目的地,与目的科室落实交接班制度,交代清楚患者病情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提醒注意事项。

8.如果病人是转运检查的,请功能检查室根据情况优先安排检查,并于病人等候期间负责跟踪病人情况,病人回病区后监测并记录生命体征。

(十)提高健康教育效果,降低患者再入院率。

1.做好药物宣教:患者能说出各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用药、停药的时间。

2.做好危险因素宣教:患者能说出心血管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嗜酒、肥胖、饮食不当、情绪、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规律运动等。

3.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采用集体授课、个别访谈,并发放与授课内容一致的健康宣教手册。

4.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教育计划,并协助患者落实。

5.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反复巩固,提高患者知晓率及依从性。必要时与患者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协助落实健康宣教的内容。

6.建立疾病卡片: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患的疾病,服用的药名和急救措施。疾病卡片应随身携带,以便发生意外时旁人可就地抢救,缩短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

7.建立出院病人随访制度,及时跟进病人,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情况,安排复诊,发现问题及时予帮助。

摘自2014广州安全目标

7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最新评论

QQ|手机版 - 小黑屋 - Archiver - 护理之声--医疗护理职业交流中心—广西护理之声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12-2015   护理之声(http://www.zghlzs.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若有转载或文章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E-mail: zhonggo123@163.com

本网名称及标识均在国家版权商标部门注册,原创图文保护知识产权

举报电话:李老师 15802485829 微信: lizanw20

QQ号客服:63449363 雨蓓老师 370294532 程老师

Powered by Discuz! X3.2   技术支持:护理之声   桂ICP备18012132号-1  

返回顶部